自去年以来,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断释放了资金的流动性,各大银行的资金头寸渐渐宽裕起来。作为反应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发生了变化。业内认为,公开市场上资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5月最后一周内发行的69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只有26款预期收益率达到5%,且这26款产品期限大多为2-3个月,1个月左右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回落至1.8%-4.8%。
据了解,由于市场对6月内降息预期增强,银行下调理财产品收益率,目前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短期理财产品基本已经没有了。尽管远不及以往动辄5%-6%以上的高收益,5月末,银行在售的短期理财产品依然销售火爆。
闲散资金紧盯短期理财产品
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民间借贷危机、房地产信托面临兑付风险,贵金属也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过去几年收益率比较高的理财渠道,现在基本上都不行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正成为各路稳健资金的首选,资深理财师如上分析。
据媒体报道,5月底一国有银行新推的数款收益率在3.3%-4.9%的理财产品不到上午11点即全部销售一空,就连该行流动性最差的一款366天期的理财产品,也被告知申购已满。1月期等短期理财产品,更是人满为患,晚了就会被抢光了。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如此受青睐,连理财分析师都感到惊讶。据了解,申购者既包括拥有着闲散资金的居民,还包括一些有着闲钱的企业与上市公司,它们也来买银行理财产品。有专家分析,银行利率低,要跑赢通胀,稳健、灵活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成了人们的首选,大家宁愿多跑几趟银行,也不愿坐等手中资金贬值。
有资深理财人士分析,如果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那还不如定期存款,根据央行目前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两年人民币整存整取业务收益率在4.4%,三年人民币整存整取收益率在5%,五年期人民币整存整取收益率在5.5%,普遍高于目前在售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主打保本牌
受“降准”和资金面宽松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来持续走低。数据显示,去年12月,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达到4.91%,到今年4月,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为4.48%,到5月的整体理财收益率为4.43%,半年收益率降幅近一成。
尽管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但银行发售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加。近期市民购买的理财产品也以保本型为主。有分析师认为,受“降准”影响,多数银行产品收益率下滑,一些市民担心后期政策有变,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所以更倾向于保本产品。
的确,在理财收益下滑的背景下,大多数保本产品预期收益率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当未来利率再次走低时,保本产品收益或高于其他产品,这就导致了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增加与热卖。
据有关数据,截至目前,5月份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在全部理财产品数量的占比近80%,而4月份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约为60%,而在去年5月,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仅为40%左右。
据了解,在中行、工行、建行等银行保本产品已超过八成,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寥寥无几。据介绍,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有30多种,多数是风险极低的保本类理财产品,有的还有最低收益保证。
中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
相比大型银行主打保本理财产品,目前全国中小银行却以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积极抢占理财市场。在客户数量和网点方面有天然劣势的中小银行,大多抛出了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作为吸引投资者的砝码。
据报道,6月5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2012年第12期江渝财富“幸福巴渝”理财产品以7.4%的预期年收益率,登上银行新发理财产品收益排行第一位。产品收益率位居前列的中小银行还有湖北银行和杭州银行。以杭州银行为例,正在发行的幸福991251期个人理财计划,期限183天,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收益率为6%,高于同期市场平均的5.5%收益。
据有关统计,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在售的1-3月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6%-4.8%,股份制银行普遍在4%以上,最高是5%。按有关权威统计,5月份1-3月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3-6个月则是5%。可见,中小银行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还是对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银行理财日趋高端化不可取
据了解,原来5万元起点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少,现在的理财门槛动辄10万元以上,原本比较“亲民”的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趋向高端化。
在存款利率跑不赢通胀的背景下,不少市民将希望寄托于银行稳健型理财产品上。尽管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但很明显,理财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
据了解,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主力产品为投资起点在10万元(含)-100万元之间的产品,该类产品占比分别为37.94%和28.34%,外资银行发行的主力产品则是投资起点为100万元(含)-1000万元之间的产品,产品占比达到49.23%,接近其产品总量的一半,可见,外资银行主要是锁定高端市场。
有研究人员分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断加大了面向中高端市场产品的发行,未来中高端银行理财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会放弃低端理财市场,相反,分析师认为,低端理财市场客源量大,中资银行应兼顾低端理财市场,让更多居民借助银行理财产品,跑赢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