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开闸三月 外资险企慎涉交强险

2012-7-24 6:10:30东方财富 【字体:

  交强险向外资险企开闸至今已经快三个月了,不过外资险企获得交强险市场的入场券并没有想象中的欢喜,目前还迟迟未见明显动作。不过,日本三井住友的一位业务部人士向商报记者透露,该公司

已经开始着手推进交强险的相关业务,并将于8月1日对外正式公告最新近展。相信这也将是外资险企涉足国内交强险市场的破冰之举。

  普遍担忧高肇事率

  面对巨亏心有余悸

  据了解,交强险是一种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此前仅由中资险企经营。截至去年底,国内机动车数量已达到2.25亿辆,并仍在快速增长。无疑,这对于广大险企而言是一块丰厚的大蛋糕。在近日召开的保险监管半年工作会议上也披露,上半年已实现了交强险对外资险企的全面开放。

  不过在市场开闸的巨大政策利好下,目前还没有外资险企开始经营此项业务。部分外资险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国内司机交通高违章率吓住了曾经跃跃欲试的外资保险巨头。某保险业内人士也分析表示,外资险企不敢贸然进入中国市场,最大顾虑就是担心司机肇事率太高,怕赔不起。

  与此同时,国内交强险的巨困局面也让外资险企“裹足不前”。据悉,交强险业务从2006年开始经营以来亏损居多。根据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国内交强险共亏损高达187亿元。而从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赔付率较高,经营亏损较大。这也直接导致外资险企面对交强险显得小心翼翼。

  介入市场仍感兴趣

  展开调研谨慎前行

  虽然对于国内的“高肇事率”仍然很是顾虑,不过多家外资险企均表示,对介入国内的交强险市场依旧感兴趣。一家外资险企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交强险市场很大,这对于外资险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而针对交通事故频发、赔付率居高等现实问题,现在正要通过调研来研究如何在经营上达到收支平衡。此外,其也表示,要向人保、平安、太平洋等中资保险巨头多学习经营交强险的经验。

  据记者了解,多家外资险企曾对中国车险进行过相对完整的市场调研,调研显示在欧洲、北美或其他亚洲市场获取的数据,不能为中国市场提供任何赔付基准;如果将欧美市场上的车险产品直接移植到中国市场,外资险企将无利可图。

  对此,一位保险专家这样解释道,有些外资险企在国外有很成熟的车险经营经验,但在中国这个新兴而特殊的市场也不敢轻易涉足,毕竟中国这个市场对于其而言还是相对陌生的。外资险企的经验就是待研究透了再行动,宁可市场份额小,也要力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盈利。此外,国内市场上车险骗保骗赔、险企与合作各方违规套现等行为很可能让外资险企颇为头疼。

  产品上市还需时间

  市场冲击较为有限

  一位外资险企负责人表示,尽管现在交强险市场已经全面放开,但外资公司开发的产品上市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毕竟递交申请资料、开发系统、系统与交强险平台对接、服务网点铺设、与维修商签约、产品研发等等都需要漫长时间。当然其也希望今年内正式经营交强险并能出单。据其透露,目前美亚、利宝互动、三井住友、三星等多家外资险企已向监管层递交经营交强险的申请。

  不过,多位保险业界人士认为,此举对中国保险市场影响有限。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表示,外资险企未能发展壮大并不仅仅是因为交强险业务的限制,也与其本土化程度和中国的财险市场特点有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历练,中资险企的实力与5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相反,通过引进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可以促进中国保险业经营水平在竞争中提高。当然对消费者来说,交强险的放开为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此前也有相关报告显示,即使开办交强险,外资险企在未来二三年内也很难从规模上对上市险企造成影响。此外,交强险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建设销售渠道、客服后台,只有业务规模积累到一定量后,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因而并非全部的外资险企能参与到这场游戏中,就算是折腾也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