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环保部“开刀”央企 环评未批不得先建

2012-6-3 7:09:24东方财富 【字体:

  近日,环保部下发了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责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两家央企旗下的工程项目停止建设。专家表示,近年来环评“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屡禁不绝,要想综合治理央企未审先上马项目,可以通过采取行政手段、环境及官员问责制、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等手段加以规避。

  5月22日,环保部向中石油、国电两大央企旗下的中卫——贵阳联络线工程和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发出罚单,要求停止建设,并分别罚款20万元。原因是上述两个工程报批的环评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环评制度的规定。

  然而,不仅是中石油和国电,近年来大项目漠视环评法的案例并不鲜见。在审计署去年公告的17家央企近年财务状况中,有多家央企都存在大项目未批先建的问题。比如,中国铝业自建和收购的10个电解铝、氧化铝等项目,就未经国家核准或未通过国家环保验收。

  “环评‘先上车后买票’屡禁不绝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第一,央企内部机构臃肿、工作作风散漫、工作积极性不高极容易滋生官员腐败现象。此外,官员法律意识薄弱导致环保工程项目未经允许就先行开发;第二,地方政府追求华丽政绩,央企雄厚的实力背景,也导致一些项目被有意挪用;第三,工程项目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导致央企高管争先逐利。”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不可否认,未批先建属于违反《环评法》的最严重情形,但20万元的罚单对财大气粗的央企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威慑力。中国政法大学环境学教授曹明德认为,按照目前罚款上限不过20万的规定,对于很多央企、国企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项目来说,先批后建要影响进度和工期,未批先建最多才罚20万,还真不如先开工再说。

  “《环评法》重在预防,对于央企而言,罚款只是走走形式。”侯宇轩说。

  在侯宇轩看来,要综合治理央企未审先上马项目,可以从3方面加以规避。首先,可以通过严厉的行政手段,从具体项目投资额及收益率上灵活调整罚款额度,并在相应的区间内浮动;其次,成立相应的环境及官员问责制,增强官员环境与土地资源有效开发的管理理念,提高官员环保意识;最后,对正在进行的央企项目,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项目资金管理落实情况。

  此外,有专家表示,未来对企业的环境问责将越来越严格,央企不可能获得豁免权。而且电力、石油等高污染行业的央企将面临更大压力。对此,侯宇轩表示,环境问责制,实际上是对央企官员权力和资金进行限制,从而降低项目风险性和提高项目收益率。

  侯宇轩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不平衡、土地矛盾与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人口与就业问题凸出,导致地方政府在大型项目上投入严重不足,比如电力、石油项目。如果没有像央企、大型民企及VC、PE等巨额资金注入,治理污染也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离实际操作层面仍有较长一段距离。

  “要促使电力、石油等高污染行业得到合理发展,必须要综合平衡三方的利益,在技术、资金、政策上加强风险防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侯宇轩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