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杂志近日组织的“百名企业家调查”显示,54.24%的企业家认为当下阻碍财富创造的首要因素是“政府过于强势,行政审批过多”。由此调查展开的一份名为“关于减少政府干预强化市场竞争的建议”,将委托部分企业家代表和委员联名提交两会。
这个调查结果,反映的当然只是受访者的一个意见。但显而易见,此观点其实很有普遍性。至少,政府与市场边界的不够清晰以及行政审批仍然过多,是阻碍社会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每日被实践着的问题。这个问题企业界一直很关心,也讨论了很多年。说实话,当2013年的全国“两会”召开之时,企业家们还在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减少政府干预,实在也是说明,老问题常常很顽固,不容易解决。
财富的创造跟资源配置的效率大有关系。从配置资源的角度来说,市场本身的能力最强。倘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受损,大抵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本身失灵;二是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影响,或者说是干预。如果政府过于强势,自身职能不清,过度干预市场,则往往会导致市场被扭曲,从而使得配置效率的能力降低。
市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理想的关系,是在市场失灵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与产品,以补市场之不足。但从现实来看,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至今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由于政府职能的厘清仍在一个过程当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一直难以为人所满意。
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体现在诸多方面。简言之,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尤其需要重视:一是人为的垄断;二是不当的管制及过多的行政审批事项;三是官员寻租现象并不鲜见。人为垄断的结果,造成了市场发育的不良;过多的管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成为腐败的温床;官员寻租,有时候会“逼良为娼”,使得企业行为受到干扰,甚至出现负竞争力陷阱。
近些年来,破除国有垄断、敲碎“玻璃门”的呼声一直很高。从金融垄断到诸多行业的垄断,其问题早已暴露无遗。很遗憾,与市场的期待相比,这方面的进展仍不尽如人意。垄断限制了自由竞争,而缺少自由竞争的经济,效率会大大打折。垄断也会抑制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不当的行政审批,亦是政府职能的错位。应该看到,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来,总的来说,行政审批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这也是政府职能逐渐在回归的一个过程。但是,此项改革远未到位,也是事实。行政审批项目虽几经削减和调整,但保留下来的项目数量仍然庞大,一些地方官员对待改革则是态度消极,“去瘦留肥”。
中央已经定调,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是纠正政府不当审批、不当干预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未来要做的,就是积极将态度变成现实。
进而言之,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终究会体现在人身上。因为不当干预的存在,官员与商人的关系也常常被扭曲。一些商人热衷于“关系生产力”,不是真正去做企业,而是试图在权钱交易中快速发财。中国企业的负竞争力陷阱由此若隐若现。
回过头看,“百名企业家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值得重视。这么多年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纠结,也值得深思。关键在于,未来的政府与市场,当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两者关系的厘清,需要深入的改革,需要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不如此,中国企业也难以有一个真正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