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发展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也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风险。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要看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回旋空间很大,而且我们拥有去年战胜经济下行挑战的成功经验,也为今年继续应对经济波动做好了政策储备。
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哪些因素?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进行解读。
中国经济时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对此如何理解?
张立群:在经济基本面和稳增长政策体系支撑下,我国经济已初步构筑起在7%—8%区间增长的基础。稳增长作为近几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其内涵既包括合理增长区间的确定,也包括确立合理目标区间之后相关调控政策的跟进。近几年来中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是因为增长的稳定性对于整个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基本民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就没有就业增加,基本民生将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消费也会受到较大影响,而消费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订单和企业的开工率。所以,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而是任由市场主导的回落态势继续发展的话,最后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结果:第一,经济增长会大起大落;第二,基本民生保障会受到较大威胁;第三,改革的推进也会遇到较大困难。因为当经济增长出现问题时,很多企业会倒闭,继而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和坏账等,致使改革遇到较大阻力。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近几年以“保就业”作为稳增长的底线。围绕这个任务,中央安排了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此外,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和“稳增长”密切呼应,比如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营改增以及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张立群:首先,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确实会面临内生性的下行压力,这是由于企业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里的新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增速从10%以上的高增长区间进入到7%-8%的中高增长区间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10%以上的增长表现出供不应求的基本市场格局,市场需求旺盛;而目前需求普遍不足,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组成企业成本的诸多因素都持续或明显提高,如劳动工资、原材料、贷款利率、污染排放的收费管理等。这两个变化就构成现在的新环境。企业要适应这样的新环境就必须转型升级,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将逐步通过破产退出市场。这个过程可能会对就业、收入和金融资产质量、货币金融环境稳定等产生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内生性下行压力,影响到整个经济增长的稳定。
其次,具体分析,比如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方面,有一部分困难企业需要破产退出,这一块调整如果把握不当的话,可能对增长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地方债对应的资产,大部分应该说是有发展前景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项目的处理可能会涉及到比如银行的一些资产质量和资金链条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虽然世界经济总体呈温和恢复态势,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包含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的出口增长,甚至整个经济增长都有一些不确定的影响。例如,美国QE退出实际上包含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考虑,美国QE的退出,是否可能引起美国中长期国债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收缩,或者给其制造业成本带来压力。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目前低水平的恢复都是有冲击的。因此,这些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此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QE政策调整当中,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加之欧债风险及经济稳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日本目前的消费税从5%提高到8%,对日本经济恢复也会造成一些不确定影响。
以上所有因素都表明,无论从国内形势还是国外环境来看,稳增长面临的形势都具有比较复杂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一二月份我国工业增长率、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指标普遍回落。此外,企业去库存活动仍在进行当中。因此,现在看起来,经济确实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张立群:我认为克强总理的意思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充分的准备。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并不是一个非常猛烈的变化。实际上近两年,这种增长下行一直存在,而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新特点恰恰是在应对这一压力的背景下形成的。我们首先要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在此基础上,宏观调控又在发挥显著作用。具体看就是稳增长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效果不断改善,与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比较,其可持续性较高,而且在不断提高。稳增长政策突出“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其政策不仅要治标,而且要治本,这样一个政策思路是对2012年宏观调控实践的新完善。对于2012年来说,提高需求,稳住增长下行的态势是重要选项。到了2013年,随着稳增长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稳增长的效果不仅表现为当期需求增长走稳,而且更多地兼顾到供给侧的目标,包括结构的调整、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等从多个方面来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可以说,现在的稳增长体系越来越丰富,效果也越来越全面。这样的基础使得我们可以保持信心和定力,可以在存在一定经济下行压力时,不做过度的反应。比如说,不靠扩大赤字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搞通胀来稳增长。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张立群:实际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内需方面做了很多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比如将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具体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等多种措施来拉动消费。此外,在稳定投资方面,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以及推进西部铁路建设等。中央还强调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一旦有中央财政资金导入,项目的融资能力会明显增强,信用度也会明显提高。
对于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走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两会都是有预见性的,而且是有必要的政策储备的。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今年财政赤字增加1500亿元,预算内的投资安排也有增加,这些实际上都表明预留了必要的政策调节储备。李克强总理正在做的经济形势调查工作,就是在既有的科学分析和预见、既有的政策储备基础上,针对形势变化,在抓紧、抓好政策的落实。
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会较快产生积极效果,进而稳定经济增长态势。目前最关键的还是要坚定信心,抓好一系列既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当前应更主要地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定,要注意针对经济形势特点,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DF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