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取舍的难题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京津冀如何实现一体化?三地中河北最先提出想法,上个月拿出疏解首都功能的初步思路,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畅想京津冀一体化之河北季》。
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借此机会,补齐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北对一体化的思路一直态度积极,最新拿出的规划几乎涉及当地三分之二的城市。至于北京,快速集聚的人口,越发拥堵的交通以及挥之不去的雾霾,要治这些城市病,北京也确实不得不舍弃些什么。北京要舍,河北要得,似乎各取所需,也顺理成章,不过舍与得之间,却是一条漫长的路。即便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快车道,需要考虑和协调的细节也数不胜数。河北摆出诚意,要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从北京的角度讲,给什么最恰当?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三篇《北京:取舍的难题》。
北京今后只聚焦四个“中心”
生活在首都,如果要问北京是什么中心,街头的随机采访,答案各有不同。
受访者:北京是一个花销比较大的中心。
受访者:我是来挣钱的,认为还是经济中心。
受访者: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受访者:北京汇集资源、政策啊等,我们在这边能及时知道,也了解更多更详细。
市民的切身感受,以及勾勒的发展路径和北京今后的定位可能并不相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现代工业中心等等,北京的“中心”曾多达十几个,但今后的北京只聚焦四个“中心”。
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今后沿着这样一个四个核心功能去发展,我们需要纾解很多北京非核心的功能。
纾解功能,源于城市太胖。人口的增长过快,让北京的资源环境都到了一个极限。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北京市是276万,到1999年人口达到1257万,增加了近一千万的人口,用了多少时间呢?46年。从2000年到2013年14年间,人口增长了857万,年均增长超过61万,最多的时候80多万,这两年增加的势头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去年还是增长了45.5万人,这个数字恐怕也是一个很不小的了。
对于在居住在北京的人来说,这个超大型城市在公共资源上的捉襟见肘,还集中体现在交通、房价和空气质量上:
受访者:最不满意的地方,人太多了,还有一个就是空气吧。
受访者:交通有点那什么,我上班比较远,需要倒好几趟地铁,地铁上人特别多,所以觉得交通有点问题。
受访者:好像污染没这么厉害,原来没这么多车汽车,雾霾没这么厉害。
受访者:原来在城里九几年的时候,18万买一个一居室五十多平米,现在涨成10倍都不止了,180万都买不来了,二百多万都不止,涨到二十倍了。
相关城市规划或于年底前制定出
北京市规划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针对京津冀一体化,相关的城市规划还在研究制定当中。
相关负责人:应该是年底以前吧,以前是三年,今年比较着急,国务院让我们最好一年就能编出来。应该是年底以前吧。
为协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已经成立了区域协同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北京的功能疏解、产业目录等正在研究。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现在北京、河北、天津三个省市的规划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个规划的协作协同机制,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比如说国家发改委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总的想法就是要有一个积极稳妥的方案。
北京的规划会怎样调整,它能给河北带来些什么?目前尚不明确。我们看到的只是北京要把动批、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走;北京要推动城区优势医疗资源转移,未来5年,城区五环内将不再立项新建和改扩建医疗机构;北京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与武清廊坊融合发展等等。
在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其实也有争议。比如北京希望首先疏解“相对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而周边一些城市则强调“高端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共振点”应当如何协调?
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清单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清单,严格控制增量。哪些产业被列入了“不宜发展”的目录?目前尚未公布。但外界普遍认为,印刷、小商品批发、医院等服务业成为进入目录清单的热点产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北京市能转移出去的产业,主要是在在河北还有优势的产业,那才可能谈拢。像北京市区域性的物流,像北京市区域性的批发,我觉得这个对河北来说,还是可以进行承接的。
针对动批等服装物流行业,目前北京与河北也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推动搬迁工作。但至今,“动批”迁往哪里,尚无定论。一些商户依旧不愿搬迁,他们舍不得的正是北京的“资源”:
商户:肯定不好了,搬出去肯定没有人气了,这边人气还是比较好的。北京毕竟是人比较多啊。
这样的担忧正是源于目前北京周边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和北京存在的较大差距。这样的差距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临近毕业的学生们的职业规划。
学生:现在我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是一体化嘛,那么能不能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说医疗、教育或者是养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能不能跟上北京的水平。这些配套的东西能不能跟得上,是影响我以后选择工作地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公共资源的配置显然并非某个城市某个区域可以独立完成,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强调,京津冀的一体化,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更要讲究包容和平衡。
李国平: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合作互补和共赢,所以一定要符合双方的区域发展的各自发展的共同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区域的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则认为,产业转移并非企业搬迁,政府不会做过多的干预。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多要靠市场来进行合理配置。
李士祥:北京的医疗跟河北现在也在研究,初步就是北京的医疗跟河北燕郊要建立一个合作的机制,我和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都已经调度两次了。当然教育、医疗,都要听取院长的意见、听取校长的意见。作为政府,它是一个引导和服务的关系。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