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日益加深的财政危机,台湾当局近日出台年金制度第一阶段改革方案。按照方案,逾千万名军(人)公(务人员)教(师)人员和劳工所领的退休金,将以“领少、晚拿、缴多”的趋势缩减。这一改革触及半数人口的切身利益,受到台湾社会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现行台湾军公教人员退休金制度自1995年开始实施,采取当局与公务人员共同拨缴费用建立基金予以分担的方式。由于其现行给付基数标准为最后在职每月工资两倍计算,加之还有年利率18%优存额度的福利,使得台公务人员平均所得替代率(即退休金与在职本俸之比)高达九成,居全球之冠。
适用于各种机构雇佣者的劳工保险也存在“领多缴少”的问题。据台媒体一项统计,以现行保险费率计算,在职劳工每缴纳1元(新台币,下同)保险费,退休后可以领回2至5元多不等的保险金。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平均寿命普遍延长,公务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待遇及人数持续增长,台湾当局财政不堪重负。据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统计,至去年底军公教退休金隐性负债已高达8万多亿元,军人、教职和公职三大退抚基金会以及承担劳工保险的劳保基金均已不堪重负。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日前指出,这些基金会在20年内均有破产之虞,好比“一颗引线愈来愈短的****”。他说,“如果现在不改革,未来这列火车一定会坠崖”。因此,尽管清楚改革必将引发强烈争议,马英九团队仍决定拆除年金“未爆弹”。
在减少支出的总方针下,“领少”的第一刀砍向饱受争议的“十八趴”:军公教人员所享有的这项18%优惠存款利率,将分职级逐年下调到最高9%。同时,将目前以最后在职本俸2倍为基准的退休金计算方法,调降到以最后在职15年平均本俸的1.6倍,以使他们高达九成的所得替代率降至八成上限。
“晚拿”是指提高公务人员月退休金起支条件,即将起支资格从现行“85制”(年资加年龄为85)改为“90制”。今后公务人员须服务满30年、年满60岁,或年资满25年、年满65岁方可领月退休金。
“缴多”则是针对劳工保险费率。方案规划在今后20多年时间内,将费率从现在的8%,依每年0.5至1个百分点的幅度上调,直至19.5%。
新出台的改革方案以1995年为界,采取新旧制并存,按职级、行业、年资不同,有不同细化诠释和规定。以一个30年教龄、在职月薪为7.3万元的小学教师为例,依旧制可领到7万元的退休金;如依新制,每月退休金降至5.3万元,所得替代率也从95%降至72%。据初步统计,仅削砍军公教“十八趴”优存利率一项,5年内就能为当局节约开支近千亿元。
尽管马英九信心满满地保证“改革后的年金制度绝不会倒”,可以让大家安心领取30年,但改革触动广泛层面的实际利益,自然引发轩然大波。既有人赞同“早就该改”,也有许多公务人员对退休后收入缩减颇有怨言,甚至还有劳工团体斥责此举是“假改革、真抢劫”,扬言要发起抗争。
根据规划,台湾行政管理机构提出的这一退休金改革方案,将在4月列入立法机构的修法日程,可以预见届时将引发新一轮的各方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