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产业投资人实现跨界狩猎,将触角伸向股权投资领域,期望以股权投资或者并购的形式进入更多高成长性、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竞争力。作为产业投资中的排头兵,上市公司在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方面拥有一定的资金优势以及丰富的产业资源,然而部分上市公司在参与股权投资的业务模式、投资策略、盈利能力方面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从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来看,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可追溯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我国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众多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0年,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创投机构依托于孵化园和高新区,大力发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帮助企业实现了知识产权向产业化的转变。同时部分上市公司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先进的技术及产品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但是由于自身产业投资经验不足,因此通过参与VC/PE机构投资累积相关经验和资源。例如,2000年由紫光股份(000938)、路桥建设(600263)、中海海盛(600896)、中钨高新(000657)、燕京啤酒(000729)、凌钢股份(600231)、常山股份(000158)、天茂集团(000627)、沈阳公用(0747-HK)等沪深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联合发起了建立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大众公用(600635)、盐田港(000088)、中兴通讯(000063)等成为深创投股东;电广传媒设立达晨创投等,掀开了上市公司频繁参与股权投资的序幕。
随着2000年互联网投资热潮一度破灭,不少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热情受到打击,逐渐淡出股权投资领域。在2005年之后,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以赛富亚洲等为代表的优秀外资投资机构首先在中国进军探路,由于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累积,投资技巧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了思科等上市公司的大力支持。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整体私募股权市场低迷。然而在2009年我国私募股权市场出现转机,人民币基金的募资额首次超越美元基金,加之创业板开闸,本土机构经过多年运作IPO硕果累累,逐渐受到上市公司的关注和青睐,2009年中信产业基金绵阳基金开始募集,获得了伊利股份(600887)、华联股份(000882)、雅戈尔(600177)、时代出版(600551)、洋河股份(002304)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深创投也在2009年实现增资扩股,吸纳的战略投资人主要为实力雄厚、行业排名靠前、具有丰富创投业务资源的上市公司。同时,A股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以参与创业业务为题材的“创投概念股”。
经历了2010年以及2011年募资、投资的一轮高潮,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再度遇冷,但是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私募运作探索之路仍在继续,为募资趋紧的市场带来新希望。
2012年以来,清科研究中心观察到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较为频繁,如雪迪龙(002658)投资北京薪火科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方大特钢(600507)投资中信夹层投资基金、宏图高科(600122)拟出资入伙农银无锡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复星医药(600196)投资上海国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上市公司等产业投资人希望分享长期的产业投资收益,并不希望短期内将投资收益落袋为安,在逆势中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私募股权市场,能够适当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也能使各产业链业务产生聚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