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凭《少年派》又拿了4个小金人,而且有一个很重的最佳导演奖。他在领奖台上特意向妻子林惠嘉喊出:“I love you”,林在听到李安的示爱后在台下欣喜不已。
李安和林惠嘉伊利诺大学同学,恋爱5年之后,二人于1983年在纽约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据李安回忆,婚后戏剧电影系毕业的自己却际遇无常、一事无成,过了整整6年全职“家庭煮夫”,全靠薪水微薄的妻子养着。李安一度想放弃电影事业从事电脑行业,不过在妻子的鼓励下,自己还是坚持了下去。
“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电脑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李安成名后,妻子告诉他了自己支持他的缘由。有网友评论称,如今功成名就的李安,谁会想到“没有林惠嘉养家的6年,也许世界将失去一个导演李安,而得到一个程序员李安”。
除了李安在妻的支持下坚持成大导演的往事,雷锋网创始人@林军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哥们,创业前三年,一直没收入,也不给自己发薪水,但每个月初,上衣口袋妻子都会塞给其1000大洋,今日哥们身家过亿,但每个月妻子依旧会给丈夫这1000大洋。夫妻两人都不提这个事情,但两人的感情和新婚无别。”
网友评论:
@大号救生圈-孙靖:在这个媒体不断唆使女人如何更加矫情、会计化地对待婚姻选择和变得花样折磨男人的年代,女人们的确该好好反省,别哭着喊着感觉上天对自己不公,感觉自我各方面条件优秀却遇不到优秀的男人,扪心自问是否已经毁过N支蓝筹股,资本市场已经对你打上了“资本****”的标签,你却浑然不知。
@金错刀: 老婆是最大的天使。
@Ian王欢: 大部分的男人的成功只是成就自己;大部分的女人的成功要不是成就自己,要不就是成就男人。所以相比而言,女人更伟大。
@ANU_CAIS_LXY:「感动了一下」再坚强、再强大的男人也会有觉得压力和负担很沉的时候。这时候,如果能有那来自温柔深处的支持,真正的支持,那份感动,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那些抱怨男人越来越不爱自己的女人们,你们是否反省过自己?除了任性和索取外,有别的吗?
以下为李安的回忆短文《有梦想的人才能举起奥斯卡》:
国百老汇,每年只有200个角色,但却有50000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间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的话不超过100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后,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我经过了6年多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助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这样的奔波毕竟还有希望,最怕的是拿着一个剧本,别人说可以,然后这里改、那里改,改完了等投资人的意见,意见出来了再改,再等待,可最终还是石沉大海,没了消息。
那时候,我已经将近30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我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怎么办?继续等待,还是就此放弃心中的电影梦?幸好,我的妻子给了我最及时的鼓励。
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但她是学生物学的,毕业后她就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大儿子李涵,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我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做完晚饭后,我就和儿子从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段时间,岳父母让妻子给我一笔钱,让我拿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糊口,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我知道了这件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了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都离我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我去了社区大学,看了半天,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电脑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似乎只有电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我有一技之长了。那几天我一直萎靡不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反常,细心的她发现了我包里的课程表。那晚,她一宿没和我说话。
第二天,去上班之前,她快上车了,突然,她站在台阶下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我:“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那一刻,我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直射进的心底。妻子上车走了,我拿出袋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筒。
后来,我的剧本得到基金会的赞助,开始自己拿起了摄像机,再到后来,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这个时候,妻子重提旧事,她才告诉我:“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电脑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不管这个曾经的梦有多遥远,如今它毕竟部分地实现了。1991年4月,我的第一部正式电影《推手》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在纽约库德玛西恩公司制片开拍时,有人拿了一个木盒子给我,说:“导演,你坐这儿。”没有人注意到,当时我快飘起来了,第一次有人正式称我为“导演”。我觉得自己的忍耐、妻子的付出有了回报,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在电影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因为,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