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做产业型创投,自己招兵买马去做这个行业,创造行业投资。我们自己聘请专业团队来做企业,给团队20%的股份,这个公司战略、模式全部由我们定,这样的创投型产业华睿已经投了好几家。”宗佩民说。
经历了前两年的全民创投(PE)风潮,创投行业开始迅速降温,如今又遭遇新股发行(IPO)遇阻,创投公司如何调整自身适应新的环境,发现新的投资蓝海?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就上述话题专访了浙江著名风险投资人、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
市场趋冷
有利行业成熟
面对募、投、管、退的全流程困难,宗佩民表示,一直不认为洗牌是对行业的伤害。在他看来,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创投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繁荣后,需要时间去沉淀。
“中国创投业与美国创投行业相比,缺乏成熟的出资人(LP)群体是关键。”宗佩民说:“LP是创投生长的土壤,有好的土壤,好的农民和好的工具,才能种出好庄稼。但中国创投行业生长的土壤并不理想,现在天气稍微干旱一下,就成了旱地。”
“中国的LP大部分来自两个行业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但近两年宏观经济偏弱,这两类企业的处境都不算好。过去传统制造业盈利主要走的是外贸加土地的路子,但这种模式基本走到头了,此外,地产行业受调控政策的影响,盈利空间也在收窄。所以,现在国内很难找到一个稳定的、资金充裕的群体。由于国内创投行业缺乏资本雄厚、有投资理念和战略眼光的出资人,这一点极大地制约了创投行业的发展。”宗佩民表示,市场冷一冷,给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给了LP休养生息的机会,给了市场甄别管理人(GP)的机会,对这个行业的成长、成熟是很有好处的。
国内LP将进入
母基金时代
伴随着行业的洗牌,宗佩民认为,LP将向着更专业,GP向着更集中的方向发展。“国内LP将进入一个母基金时代,GP会进入不算寡头但也会是相对集中的时代。”宗佩民说:“包括政府设立的母基金、保险公司的母基金、社保的母基金、一些公募基金,这些必须迅速成长起来。因为母基金就是一种专业LP,如果一个地方不能大量繁育产生母基金,那么这个地方创投的发展就已经遇到一个大瓶颈。国外专业LP家族非常多,在募资难的环境下,中国创投未来的发展不能只依靠草根式、游击式的LP,中国需要大量专业LP的兴起。”
宗佩民说,受大环境的影响,华睿的投资策略发生了较大调整。“过去募的基金多是组合式的、混合式的,投的行业和阶段都不固定,现在募的基金一般都是有特殊定位和特殊使命的基金,主题型的投资基金已经兴起,有些可能是投区域经济转型的基金,有些可能是投行业转型的基金,有些可能是投新行业的投资基金。此外,现在投的项目多半阶段前移,项目所需投资金量下降,但所占股权比例提高。”
自己招兵买马
“创造”行业投资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传统制造业发达,对于当前整个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宗佩民说自己总感觉有使命感去“做一点事”。过去华睿成功投资了水晶光电、浙富股份、康盛股份等上市公司,但宗佩民坦言,现在已经很少投资制造业了。他认为制造业更缺的是理念、技术,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他发现中国的制造业要发展强大,必须将生产型服务业投起来。
“2008年以后华睿就很少去投制造业了,过去主投制造业的思路不对,因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缺钱,中国制造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转型升级,它需要的是技术的进步、模式的改进、理念的转变,这些东西谁来给?”宗佩民说:“这些需要生产型服务业来给予,用资本的力量把服务于制造业的企业投资起来,这就是我们创投要做的事情。”
宗佩民说:“这些年我们把培养生产型服务业当成我们的投资主线,如做工业链管理的、做第三方物流的、做工业信息化的、做行业性的研发平台的、做工业设计的、做电子商务的,这样的公司现在很多,但是很弱小,中国制造业不强,就是因为生产型服务业太落后了,把这类行业投起来,对制造业是真正的帮助,可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不过,由于生产型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太多,宗佩民和他的团队常常会发现一个不错的领域,却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去投。“我们开始做产业型创投,自己招兵买马去做这个行业,创造行业投资。我们自己聘请专业团队来做企业,给团队20%的股份,公司战略、模式全部由我们定,这样的创投型产业华睿已经投了好几家。”宗佩民说。
“有使命感才能发现机会,因为社会需要解决这么个问题,你能够意识到,而且有责任感去解决这个需求,就能发现许多投资机会。”宗佩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