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眼下正是暖春将至,可国内的创投市场却似乎还陷在一片“寒冷”之中。清科研究中心昨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风险投资(VC)、私募基金(PE)机构的IPO退出节奏明显减速,平均账面回报水平也有所回落,这一状况已迫使一级市场估值下调,机构投资速度减慢。
一级市场估值回归
目前,由于新股发行审查趋严,创投机构通过被投企业境内上市实现退出的难度正显著加大。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全年共有281家中国企业于境内市场实现上市,其中VC/PE支持的企业共有141家,占比达到一半。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上市的节奏明显放缓,每月上市企业数量基本不超过20家。进入2012年,前2个月上市的企业数量更是不到上年同期的半数。
一边是上市的数量下降,另一边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疲软,一级市场也迎来一波价值回归,A股市场上市企业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呈逐级下滑趋势。去年深市中小企业板发行市盈率由1月的67.8倍跌至12月的37.87倍,沪市主板由1月的71.14倍跌至12月的32.08倍,而创业板更是由1月的87.35倍跌至12月的37.72倍,在三个市场中跌幅最大。而自2011年6月起,VC/PE在A股的IPO平均账面回报介于3倍和6.5倍之间波动。要知道,在2011年上半年及2010年,动辄七八倍甚至10倍的回报水平也屡见不鲜。
清科研究中心指出,2012年以来,投资项目估值跌幅显著,甚至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IPO退出压力已迫使VC和PE机构审慎决策,市场中多数机构已经放慢了投资速度。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启动,一度让创业投资迎来“赚大钱”的机遇,不少创投一下子拿到丰厚利润,同时募集了大量资金,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但是快速扩张的背后是暗流涌动、乱象丛生:投资的盲目性和投资质量下降;恶性竞争,哄抢项目;从业队伍质量良莠不齐……
与之前“全民PE”热潮时高估值投资相比,眼下的创投行业显然正步入转型期。尽管一级市场依旧不乏热点,但上市等于“暴利”的行情基本结束,一轮“大洗牌”似乎在所难免。
有意思的是,“不差钱”几乎成了国内创投机构的一致感受。在他们看来,目前融资的压力并不大,问题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规模,如何保障资金的稳定回报。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在当下中国创投市场整体不差投资资金的情况下,行业同质化竞争必然加剧行业风险,投资战略和内部治理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以创投基金平均投资期估算,未来的3至5年将是中国创投市场投资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