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上9点,IPO企业财务核查风暴终于关上申报之闸。但让市场颇觉意外的是,在最后一个星期,尚未递交核查报告的78家拟IPO企业中有73家企业选择主动撤单。“交不交
107家企业的博弈
经过核查风暴洗礼之后,原本处于核查范围的近900家拟申报IPO的企业数最终减少了近270家至622家。
据证监会抽查规定,4月初将对在此前申报核查报告的近610家企业抽取30家企业进行财务抽查,其后在6月7日,将对剩余申报自查报告的107家企业进行第二轮抽签,抽取10家进行抽查和现场核实。
其实到3月31日,107家尚未递交核查报告的拟IPO企业便已明白,在5月31日是否递交核查报告,并不仅依赖于报告能否如期完成,更重要的是其他企业递交报告的情况。
“按常规规则,应确定的是抽查比例,而不是具体抽查家数。”有投行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对此抽查方案可能引发漏洞的担忧,如果申报的基数很小,被抽中的可能性更大。
而截至5月31日晚9点,这107家企业最终完成申报核查报告的仅13家,这也意味着要在这13家中抽取10家核查,中签率超高。
据记者了解,在最后5天中,申请撤销材料的公司数达73家,也就是说此次撤销材料潮中,有近七成的撤销材料企业是在最后期限前后才作出的选择。甚至直到期限前夕的5月30日,递交材料的企业才9家。而在最后一天晚上9点之前,包括EMS、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宁波精达成形装备等在内的4家企业才递交其核查材料,最终使上报企业达到13家。
上述中介机构负责人士透露,这些企业中大多数自查报告皆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完毕,而其之所以选择“惜报”,其原因在于对“抽查”的恐慌。
“早在申报报告之前,我们便获悉申报自查报告的情况。”上述机构负责人士坦言,“当时心理预期是,能有30家以上企业上报自查报告,那么我们就按时上报。”
但当距最终期限仅一个星期时,该机构人士获悉此前申报的企业仅8家,而在5月31日当天上午,才仅多了一家。
“这13家企业中,除了EMS等几家已过会企业外,大部分也同样进入了预披露程序,在此时放弃IPO则太不划算,无论如何都会拼一把。”上述机构负责人士透露。
或许许多人难以理解,既然已完成了企业财务核查,为何惧怕“抽查”,甚至不惜“终止”IPO呢?
惧怕抽查“曲线救国”
企业之所以选择“惜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监管层留下了“救国曲线”。
早在财务核查启动之初,监管层便坦言:“不会强制IPO撤单,但鼓励撤单。”而主动撤单企业在再次申报IPO时,可以享受“绿色通道”,再次申报不需要再等半年限期,仅需再启动新股申报程序即可。
“此次财务核查主要是针对2012年年底前申报的企业,而此后申报IPO的企业,将不必参加核查,自然也不在抽查之列。”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新上会IPO企业申报时,必须附上财务自查报告,但报告不必参加“抽查”。
“企业不怕自查,怕的是抽查。”上述机构负责人士透露,此次对抽查企业颇为严厉,对在抽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企业必要时不仅给与重责,甚至将动用司法机构程序。
“大部分选择撤材料的企业都是在IPO初级阶段,不但避过了抽查,在此轮抽查结束后,补充好2013年的中报便可择期上报,还可能享受到"绿色通道",唯一损失则是较小的时间成本。”上述机构负责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