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QE3可能有助于遏制中国出口增长过快下滑势头,缓解资本外流压力
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没有操作时间限制、也没有总额限制的QE3,给市场留
新兴市场担忧输入型通胀压力
新一轮量化宽松的涌起,势必加大新兴市场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这种担心,源自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果,2011年,大量美元涌入巴西金融市场,助推巴西货币快速升值,削弱了巴西制造业的竞争力。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廉价的美国资金将流向全球市场,特别是增长比较快的亚洲。更多的流动性将推高亚洲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亚洲国家将面临进口型通胀的压力,并且催生资产泡沫。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18日表示,巴西对QE3感到担忧,这些措施将给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带来许多问题。他说:“QE3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许多困难。”
前两轮的量化宽松,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将会通过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最终传递至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加剧、目前国内猪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内货币信贷增量的反弹,预计将会导致中国CPI同比增速在最近几个月触底,甚至从年底开始反弹。而一旦通胀反弹,中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将所剩无几。
另一方面,除了国际黄金和石油价格正在高位运行,国际粮食价格也由于干旱减产的原因而大幅飙升,今年6月份以来,玉米和小麦价格上涨了25%,大豆价格上涨了17%。在此情况下,释放的流动性成为高悬在各国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QE3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从中长期来看QE3对中国的影响,肯定是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制造”将首先受到冲击。中国是国际大宗商品的重要买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不仅使所需外汇支出大幅增加,也会使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上游价格上涨的传导,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会使企业经营受到双重挤压,这将使得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中国制造”遭受重大打击。
“美国推出QE3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长期看将趋于负面。”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QE3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使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陷入两难境地,使中国实现稳增长、控通胀的调控目标难度加大。
不过,情况也并非十分糟糕,至少在短期看来,对中国还是利大于弊。因为,新一轮量化宽松在初期应该会抬高美国资产价格,从而吸引新兴市场资本更多外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回流新兴市场。
张茉楠分析指出,短期看,QE3可能有助于遏制中国出口增长过快下滑的势头,缓解资本外流压力。
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认为,从全球范围着眼,美国经济一旦复苏,势必也将成为低迷的全球经济的一剂强心剂。全球经济变暖,欧盟目前的困境也将打破,那么,随着欧美国家对华进口需求的回升,中国对外贸易的惨淡局面便可以顺势扭转。
“QE3推出以后,美元贬值会推动人民人升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势必上涨,而中国是大宗商品进口国,国内物价也将会水涨船高,势必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这对出口和居民消费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QE3对中国而言是利大于弊。”吕随启说。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QE3推出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他表示,美国经济企稳对中国出口有利,也可能缓解资本流出。QE3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但中国没有需求,其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