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多个欧盟成员国的持续反对之后,欧委会终究还是开出了一张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罚单。
从6月6日起,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组件在出口到欧盟时,将面临11.8%的临时反倾销税,8月6日后税率将涨至47.6%,其间平均税率为37.2%至67.9%。
根据欧委会的说法,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欧委会的决定意味着,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World挑起中欧太阳能贸易之争的企图正在得逞。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此次争端牵涉利益受损最多的也是德国企业,德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反对欧委会征税的呼声也最为高亢。
业内人士认为,这场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争端注定没有赢家。低于预期的临时关税税率11.8%看似利好,实际上光伏争端的前景依然忧心忡忡。
欧盟的伎俩
由于欧盟的临时关税税率11.8%低于预期,并且未提及对此前销售的光伏产品进行追溯。6月4日,美股市场的中概太阳能板块逆势上涨,太阳能个股多数上涨。不过,当消息传到国内时,A股板块却出现了不同的表现。6月5日,截至收盘,多晶硅板块下跌1.2%,太阳能板块微跌0.19%。
欧盟两步实施临时性关税的做法,让中国光伏企业获得了暂时的喘息空间。此前,欧委会曾向欧盟成员国提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为47.6%的临时反倾销税,但是这一提议仅得到了4个国家的支持,德国、英国、荷兰、瑞典等18个成员国均反对该做法。
“这次有些出乎意料。”阿特斯阳光电力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6月5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任何在第三方国家设厂或者让别人代工,成本会很高。而前两个月11.8%的税率意味着,光伏生产仍然可以在中国进行。
不过,欧盟对税率的制定更多是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张含冰认为,光伏产品征税后的价格,一部分会转移给光伏用户,这将导致欧洲光伏系统涨价,但是11.8%的税率不会导致使用数量大幅下降,它考虑了欧洲的光伏产业和用户的利益。
根据欧盟的公告,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张含冰表示,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是明确的:双反是不公平的。希望中欧能继续谈判,拿出更好的结果。
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解释税率时称,这将为欧盟和中国提供一个以“友善的方式”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机会窗口”。然而这种观点遭到一些中国光伏企业的反驳。
“它只不过是欧盟玩了一个技巧,看似对中国做出了一些让步,实际上并没有让步。”保利协鑫下属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自欧盟3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起,中国光伏行业的下游产品就没办法出口了。即使再给两个月的缓冲也是没有用的。“只要征税,就很难出口,而不仅仅是税率问题。”
吕锦标说,欧盟两个月“过渡期”税率主要是为了摆平内部的分歧,给德国等反对声较高的成员国一个交代,如此一来,这些国家就很难再反对欧盟,同时对中国光伏业的打击一点也没有减少。
争端前景存忧
近期,许多光伏企业陆续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晶澳、阿特斯毛利均有提高;英利、天合等毛利也已转正。然而,财报也显示各大公司对欧出口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已经从之前的70%大幅下降至50%以下,有些公司甚至只有20%不到的占比。
江苏一家大型光伏企业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自从欧盟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登记后,该企业出口的量就很小。不仅如此,许多企业都在减量出口欧洲。该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大概是700多兆瓦,数量并不大。
面对贸易摩擦,欧盟成员国和中国的高层官员多次呼吁双方设法给这场争议降温。在吕锦标看来,成员国的反对有可能在12月份的终裁起作用,但是此次临时反倾销税率发布后,欧盟等于提前把终裁反对声化解了。“欧盟希望得到中国的承诺是:把反倾销的幅度覆盖掉。中国企业怎么可能答应?就是给你谈判时间,也没有用。”
张含冰认为,“不管税率是多高,终裁一定会有,但结果很难说。双方不光会谈光伏,还会谈欧盟和中国的整个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不到24小时,中国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不仅如此,中国近期还将公布针对原产于欧、美、韩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的反倾销一案的初裁结果。
张含冰建议,光伏争端的解决未来更多还要靠政府层面的谈判。同时,企业方面也应该去思考,如何在市场多元化、产业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出口市场。此外,她还提醒,反倾销税率是“双反”的一部分,未来中国光伏企业可能还将面临反补贴税率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