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政府性债务规模与经济总量、经济发展现实需要是相匹配的、适当的,负债率、债务率等主要风险指标均低于国际警戒线”,8月7日,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说。
刘认为“江苏债务风险水平处于可控范围”。本报记者获得的权威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江苏省辖区内各级政府的752户融资平台企业贷款余额7706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亿元,增长2.7%。
这与上半年江苏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9万亿元的总量相比,所占仅13.08%,似乎影响不大。但如果加上752户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贷款外其他融资余额”的5768亿元,就达到了22.88%。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市长在“两会”期间纷纷承诺70-80%的一般预算用于民生领域,其余的20-30%部分是不是只用在还债而没有其他项目的支出?资金就有点捉襟见肘。
有从事金融稳定和分析工作的人士向本报表示,从江苏各地市的综合财力看,截至2012年末,部分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已接近或超过其综合财力的1倍。
而在接下来至“十二五”末的2年半内,江苏全省政府融资平台将有约3450亿元贷款陆续到期,这占到平台贷款总额的4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本报记者从审计署南京特派办独家获悉,江苏地方有省辖市涉嫌虚报经济总量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与此同时,中央四部委联合出台的“463号文”压缩了平台后续融资渠道,这也意味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偿还的风险和前期开工项目的完工风险,都在加大。
对于外界热议的“江苏成为地方债务重灾区”一说,刘捍东回应,近期国家审计署正对各地政府债务进行审计,这一工作结束后将对外公布数据。
面对复杂情况,地方政府似乎并不担忧。传言贷款83亿元的百强县无锡江阴市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都是短期债务,影响小”。
8月8日,江苏省政府推出8条措施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其中提到申请贷款须提供融资规模控制卡、地方政府一律不得以BT方式举债、下一年度债务增幅不得超GDP增幅等;并且,政府性债务数据严重不实,将问责主要领导。
苏南:制造业空心化加剧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2012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上表示,制造业占到全省的85%。而据本报了解,目前部分行业企业的“输血”系统正出现故障。
人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2013年6月表示,1-5月,江苏新增不良贷款占比全国约40%,且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光伏、钢贸、造船等产业中。
本报获悉,评级机构目前已下调了江苏辖区内熔盛重工、阳光集团、远东控股、华昌化工等四家重量级明星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
当下,钢贸行业风险已暴露充分,江苏全省钢贸市场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截至上半年,江苏钢贸市场不良贷款余额为21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2.3%,较年初上升23.3个百分点,尚有部分贷款为关注类。其中,五家大型银行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中,钢贸贷款占到55.8%,预计后期新的不良仍会继续增加。
从银行贷款的流向可反映当下江苏,比如无锡实体经济的下滑。无锡多年来经济总量仅次于苏州,排江苏第二位,是江苏三大工业基地之一。
“目前制造业贷款已到谷底,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某城商行无锡分行的一位高管告诉本报,1-6月无锡制造业贷款仅占新增贷款的22%,同比下降超过35%。本报获得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6月末,江苏辖内五家大型银行制造业项目储备金额1023亿元,同比减少114亿元。
而四大国有行无锡分行在手的780亿储备信贷项目中,拟计划投向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已低于15%。更有甚者,工行无锡分行项目储备数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超过20%。
“我不能告诉你具体的数据”,但至少4个无锡地区的金融从业人士向记者坦承,1-6月其所供职的不同银行频繁遭遇企业客户主动销户退出,中小微企业在银行的提款率开始下降,提前还款数和金额同比增加。
“企业客户提前还款和授信不用的现象已引起高度重视,省级和北京要求我们做出解释”,上述某银行人士表示,在经济向好的形势下,这一现象不应有突然增加的趋势。
曾投资苏州某上市公司、后退出管理层的卢先生告诉记者,以民营经济见长的苏南不少地区,近两三年来已没有新办企业。卢认为,这至少意味着部分民间投资意愿开始下降。
来自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江苏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盈利水平进入低速增长期,“考虑到成本和风险等,银行收贷行为开始增加,对应的是部分企业提现多”。
更为糟糕的是,江苏截至今年6月末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余额37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亿元,不良贷款率2.4%,比年初上升近0.5个百分点。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是,目前江苏企业报送的债务融资工具项目约1000亿元,但其中超过一半是与政府负债相关的项目,冲击较大。“这主要集中在平台企业,但融资过来很大一部分用于还款。”
少数正在增加的数据反映在房地产业上。本报获悉,2013年1-6月江苏新增房地产贷款1650亿元,同增1065亿元,而同期江苏各项贷款同比仅多增208亿元,房地产领域同比多增的贷款是全部贷款同比多增额的5.12倍。近几年,江苏房地产贷款一直稳居全国第一。
“上半年大型银行房地产新增贷款占其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超过60%,高出江苏全省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江苏省金融办一位博士告诉记者。
连云港:平台贷款总量与预算收入相当
省会南京,诸多重大基础设施在建,政府巨额举债。“近2年来,我所做的一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削减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量,计划要控制在贷款总量的3-5%”,某商业银行连云港分行高管对本报表示,“这可能会让地方政府不开心,但从总行角度看,我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第一责任人。”
在连云港,本报独家获悉,截至2013年6月末,连云港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约200亿元。
“目前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项目的贷款年均利息在6-13%左右”,有连云港金融从业者告诉记者。即使按照8%的平均数计算,连云港政府财政每年至少需要向银行还款16亿元。
根据统计公报,连云港在2012年实现经济总量160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用财力)209亿元。以现有江苏全省各级政府运行看,一般预算收入中用于工资发放、农业、社保等硬性支出占比至少70%以上。
并且本报还独家获悉,审计署曾在2013年上半年对连云港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进行了审计,发现其经济总量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涉嫌虚增约40%。南京审计学院一位教授对此认为,局部涉嫌虚增,虽不能直接证明整体虚增,也不能证明一直虚增,但无法阻止外界对整体的怀疑。
有地方知情人士称,对连云港而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已与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当。若在一般预算中剔除工资等硬性支出并挤出“虚增”部分,即使是算上年均14%左右的财政收入成长率,其地方债还款能力已近丧失。
地方人士告诉本报,在2013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大会上,面对各开发区和区县书记县长上报的“数字”,新任市长赵晓()江说,“拜托各位领导,招商引资下半年就不需要新增了,若上半年的数字能够真正完成就对得起市委市政府了。”
连云港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在2012年起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已被江苏排名最末、建市(1996年)最晚的宿迁市超越。
新融资手段规避监管
事实上,尽管中央一再要求严控,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正越发复杂,目前江苏“其他融资渠道”的融资余额增长迅速,且总量已逼近正常银行融资。
2013年上半年,江苏752户平台企业的贷款外其他融资余额5768亿元,比年初增加1354亿元,增长30.7%。
根据已有经验,中国银监会对银行贷款监管政策主要有“名单制”管理、贷款总量控制、抵押担保约束、贷款投放要求等内容。但是,“今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政府融资平台及其融资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这极大弱化了我们现有监管政策的执行效果”,江苏省银监局一位副处长向本报透露。
在银监系统对名单内贷款实施总量控制后,很快出现了“银行表内贷款下降、表外融资上升,名单内融资下降、名单外平台融资上升,银行体系融资下降、保险证券信托等途径融资快速上升”的现象,且整体融资总量仍在持续扩大。
以南通而言,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市74户名单内融资平台贷款余额368亿元,比2010年下降101亿元,但是,“同期平台企业通过发债、银信合作、银租合作、银券合作”等方式融资超200亿元,再加上名单外政府融资平台和新设立的平台获得的439亿元银行融资,政府平台融资规模早已翻倍。
尽管江苏曾下文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了核定,但对政府融资平台本身的定义仍缺乏准确性和权威,给平台公司和银行规避监管,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记者获得的一则案例则可清晰表达出地方政府的“过人之处”。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以自然人股东身份联合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注册资金近2亿元,通过第三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抵押,从多家银行获得短期借款近2亿元,并通过关联交易为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购买钢材。
银监系统在事后调查中发现,该企业未纳入到政府融资平台的名单监测,而银行贷款更被统计在贷款银行的小企业贷款数据中。
与当地多个部门合作调研课题的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闫海峰向记者表示,从出资人的角度分析,以政府工作人员个人出资形式成立新平台,规避了政府出资属性;从平台承担项目属性看,将财政往来款视为项目经营性现金流,就规避公益性项目属性;而从还款来源解释,融资平台以代政府持有的土地变现收入还贷,规避财政收入还贷(尽管这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由财政划拨).
“地方债务一系列规避手段,可在银监会‘名单制’监管外充分活动,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闫说。
防范政府债可能引发的危机,“至少两个底线需要坚持,一个是不再发放信用贷款,一是要回归政府负债的基本含义”,某金融高管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DF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