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抄底欧洲面临诸多难题

2013-8-12 6:52:29东方财富 【字体:

抄底欧洲面临诸多难题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2年欧债危机后,中国企业看到了抄底的机会,开始“进军”欧美。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掌控的长江基建集团,近日公布了2013年度中期财报,以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计算,集团在欧洲的业务贡献了长江基建35%的利润,比香港和内地的利润总和高出7%。

  纵观长江基建的投资版图,不难发现李氏家族越来越深厚的“欧洲情结”。自2009年后,跨国并购之风兴起,但在“抄底”欧洲的背后,上市公司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实力正在面临考验。

  并购旋风 “东风”西渐

  “李泽钜几乎买下了整个英国!”在长江基建集团,长江实业、电能实业及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出资6.45亿英镑收购英国威尔士及英格兰西南部天然气配气网络(Wales & West Utilities)后,英国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005年,长江基建集团及香港电灯各自以5.57亿英镑及2.77亿英镑,分别购入英国Nothern Gas Networks(NGN)燃气管道网络40%及19.9%的权益。

  2010年至2011年,长江基建集团则剑指英国水务公司和电网公司,以48亿英镑收购了英国上市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NWG)全部权益;以2.11亿英镑收购了英国Seabank Power电厂业务50%的权益;以57.75亿英镑买下了英国电网 EDF Energy.

  至此,李泽钜已经掌握了英国25%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2013年上半年度,英国业务组合的溢利贡献为28.6亿港币,同比增长5%,乃公司最主要的溢利来源。”长江基建在公告中表示。

  公司地区业务此消彼长亦反映出长江基建集团战略重心的“西移”,根据今年中期财报,长江基建在澳洲、英国及新西兰的投资各增长1%至21%不等。

  “相信5年后这些业务都有好的增长。”去年此时,李嘉诚在业绩记者会上曾直言看好欧洲机会。他说,欧洲政治环境稳定、法律制度健全、资产质量较高,目前正是投资好时机。

  与前几年海外资本持续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抄底”欧洲的口号实际上反映了当下西方经济不断下滑,而国内众多资本趁势快速西进的现状。

  清科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112起,涉及交易金额达365.81亿美元,相比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38起,涉及交易金额160.99亿美元的情况,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94.74%和127.23%。

  “以往我们做的是‘west to east’模式,帮助外国厂商进入中国,而现在做的是‘east to west ’模式,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拉赫兰顿融资租赁(中国)公司总裁王佳林就曾经对记者如此说道。

  海外收购难度加大

  2009年至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升温。据了解,企业的国际化需求、对海外资产的抄底心理、资源能源的战略性并购以及充裕的流动性是近年海外并购的主要推动力。

  中资企业并购海外资产中最成功的“抄底”案例当数吉利汽车以15.5亿美元收购曾经卖出64.5亿美元价格的沃尔沃。这宗收购得以成功与吉利汽车长时间的准备不无关系。根据安徽省商务厅提供的资料,吉利汽车自2002年开始关注沃尔沃,正式与沃尔沃股东进行沟通将近3年,其向股东方提供的竞购建议书甚至整整准备了1年,给股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成为首选竞购方。

  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并未让投资者失望,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2010年到2012年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亿元、17.16亿元、20.5亿元。

  机械制造行业里,以26.54亿元成功吞掉“大象”普茨迈斯特的三一重工也在近期的财务报告中明确表示,收购完成后普茨迈斯特销售、利润等经营指标明显改善,已实现并购后的良好开局。同时,公司海外销售首次接近100亿元大关,公司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成功“抄底欧洲”。对西方市场的陌生与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整合难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管调查往往使并购过程十分曲折,并购后的效果也有待时间检验。

  今年8月初,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里昂证券剩余80.1%股权的收购,里昂证券正式成为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但在公司财报中,里昂证券并无出色表现,收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还需时间证明。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的谈判历经数年,合作方案更曾三次易稿。但由于收购里昂证券的价格相对市价较高,同时公众对中信证券和里昂证券的企业文化是否能够成功整合存在担忧,在去年收购方案公布当日,中信证券A股及H股股价分别下跌7.29%和4.06%。

  近日,双汇发展71亿美元“小猪吃大猪”,收购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无疑是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案例,但由于被收购主体是行业翘楚,同时双汇具有国企背景,使得这一收购的进展并不顺利,正处在美国政府批准的重重“关卡”中,收购事项一再延期。

  同时,随着各项经济数据转好,欧美经济已于今年年初开始回暖,与最低迷时期相比,海外收购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清科研究所近日发布研报称,进入2013年后,国内的流动性有所趋紧;大宗商品的持续弱市令资源型并购的热情下降;美、欧资产价格的回升令抄底机遇逐渐消失;目前只有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仍然较强。但仅凭企业的国际化需求难以令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持续火爆。

  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4起,并购数量同比上升30.77%,涉及交易金额178.90亿美元,同比下降17.14%。

  对西方市场的陌生、中西方文化差异、国外监管调查等因素,往往使并购过程十分曲折。

(责任编辑:DF073)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