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决反对欧盟双反的同时,中国政府启动了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程序。
一触即发的中欧贸易战,元凶是欧盟一意孤行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对于处于低谷期的中国光伏产业而言,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关系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问题。
按照最坏的打算,即便欧盟市场关上大门,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也可以有所作为:美国、日本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欧盟市场的缺位。今年前4月光伏大省浙江对新兴市场出口量的激增,已可佐证崛起中的新兴市场正在替代欧盟市场。
相反,打击中国的光伏产业,欧盟的日子将变得更加难过。来自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的数据显示,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3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及272亿欧元的“附加值”。
这还不包括中国方面祭出反制措施的潜在影响。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政府启动对欧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只是中国政府针对欧盟双反的一个警告。李克强总理的“两个坚决”亮明了中国的底线,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中国也绝无可能一让再让。
中方据理力争的背后,是国内光伏企业的集体蒙冤。在这次双反调查中,欧盟选定的第三方替代国是印度。印度太阳能产业发展比较缓慢,技术革新、规模效应等跟中国企业相比要差很多,成本也较高,这样偏心的比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显失公平。
从5月底欧盟完全不顾中方的磋商意愿,到如今留出两个月“达成解决方案”的余地,不难发现欧盟的态度正在改变。这种变化与其说是欧盟给了中国光伏企业一段缓冲期,不如说是欧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因为双方交锋的利害关系及其后果,明眼人一目了然。
目前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的是临时性惩罚性关税,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我们希望,在这两个月的时间,欧盟委员会能够倾听大多数成员国的意见,倾听中国广大光伏企业的合理呼声,择善而从,最终做出互惠互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