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难成大器全球央行“稳”字当头
印度央行18日的意外按兵不动,进一步强化了近期全球主要央行的维稳基调。尽管通胀升至一年多来的高点,但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詹领导的印度央行仍决定顶住加息的压力,主要考虑扶持经济增长。同样在近期,秘鲁、波兰、新西兰等央行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维持现状,以等待经济增长更加稳定。相比之下,在美欧等不少发达经济体,通缩则是央行决策者现阶段的最大心结。
(一)新兴市场着眼经济增长
在全球市场都在翘盼美联储议息结果之际,印度央行18日给部分投资人带来了一个惊喜——不加息。
拉詹率领的印度央行18日会后宣布,将基准的回购利率维持在7.75%不变。之前,31位华尔街经济学家中仅5人预见到这一结果,多数人都认为央行会继续加息至8%。自今年9月拉詹执掌央行以来,印度已加息50基点。
通胀风险是外界预期印度加息的最大原因。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印度的整体通胀率飙升至14个月来最高的7.52%,食品通胀更创下2010年6月以来之最。
印度央行18日在声明中称,此次决定以“微弱优势”达成。“我们有必要等待更多数据的发布,以减少不确定性。”声明称。
拉詹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不能对通胀的每一次上升都做出反应。分析人士认为,拉詹选择按兵不动,主要还是考虑到促增长的因素。印度上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四年最低水平,眼下刚刚有所起色。由于政府一直未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印度的信贷评级面临下调风险。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卡普尔表示,当经济增长依然疲软之际,印度央行无法做到持续加息。他指出,当前的通胀主要因食品价格上涨而起。“展望未来,央行利率决策将取决于物价走势和美联储退出对于卢比的影响。”
受央行意外未加息刺激,印度股市18日大幅走高,终结了连日的低迷。印度基准股市当天尾盘上涨1.1%,之前该指数已连续六天下跌。
印度央行并不是唯一一个给市场带来惊喜的新兴经济体央行。上月底,泰国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基点,以提振经济增长。
另外,本月以来绝大多数议息的经济体都以维稳收场,包括波兰、秘鲁、新西兰等。
(二)发达国家心忧通货紧缩
在另一边,发达国家考虑更多的则是通货紧缩。
加拿大央行本月初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央行在声明中对通胀前景的立场软化,使得外界猜测,央行下一步举措不是加息,而是降息。央行称,通胀疲弱的风险“令人不安”,且看似有所增大。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则在两周前称,欧元区接下来还将面对较长时期的低通胀情形,并表示欧洲央行将维持足够长时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而今天晚些时候将结束年内最后一次例会的美联储,也被认为可能顾忌到通缩的风险而暂时选择按兵不动。
汇丰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在发给中国证券网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从全球来看,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通胀依然在超低的水平,即便是在经济复苏有所起色的背景下。
范力民指出,有三方面原因可能使得当前不少国家的“去通胀”趋势得以延续一段时间:首先,过去几年中,全球“去通胀”的趋势尤其明显;
其次,与以往的经济下滑周期不同,当前投资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在需求依然疲软的情况下,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可能在未来几年中引发进一步的价格下跌压力;
第三,与前几年相比,大宗商品价格不再高高在上。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再持续走高,其对通胀带来的推动效应就会逐步减弱。
在美国,最近公布的PPI和CPI数据都指向通胀温和。11月份,美国的CPI环比持平,市场预期为上升0.1%。而剔除视频和能源的核心CPI也仅微涨0.2%。10月份,美国的CPI环比下滑了0.1%。
考虑到通缩的风险,一些机构预计,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市场的央行可能会倾向于进一步采取宽松政策,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
(责任编辑:DF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