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公司,不到一年就倒了仨!”1月7日,经营会议公司的董女士表情凝重地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董女士的会议公司近些年承办了多家机关单位的会议,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发现来找她办会的少了。事实上,她在岁末年初走访一些政府部门时,经常会在墙上看到一份份通知,上面是中央制止“突击花钱”的禁令。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财政支出增速只有9.3%,低于预算和往年。据一大型金融机构高管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去年12月份财政性存款流出也大幅低于预期。
政府“习惯性”的年底突击花钱真的被遏制住了?不过,在多数财税专家看来,根本上遏制突击花钱还须从改革现行财政及预算管理体制入手,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突击花钱少了
如果2013年四季度财政存款投放大增,将对流动性构成有力支持。但始料不及的是,每逢年末的突击花钱并未上演,反倒闹起了钱荒。
按往年经验,财政存款会在年底集中投放,完成当年的财政预算,也就是所谓的“突击花钱”。
据财政部统计,2007年至2009年这3年最后一个月分别花掉1.2万亿元、1.5万亿元、2万亿元,2011年和2012年的12月分别花掉2.2万亿元、2.1万亿元,12月份财政支出在全年支出占比从26.8%到16.56%不等。
岁末政府多花钱已成惯例,2013年会不会是例外?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国公共财政累计支出114697亿元,而去年年初制定的预算支出总量为139630亿元,若按部就班照着预算执行的话,去年12月全国可能要突击花掉24933亿元,约占全年总支出额的17.86%。
“去年年末的财政存款投入大幅低于预期。”一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说,“11月金融机构口径财政存款仅流出435亿元,大幅低于往年动辄千亿级别的流出量级。”
央行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11月财政性存款共计38348.24亿元,政府存款4128.48亿元,在商业银行的财政存款为219.76亿元;而12月这三项存款分别为26223.07亿元、22733.66亿元、3489.41亿元。2012年情况类似。
这形成了惯性思维: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财政支出力度最大,单月支出往往占到全年支出的六分之一左右。进而,在央行的政府存款就会大量减少,财政支出的资金会形成企业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不过,细心的金融业界人士会注意到,去年12月央行的政府存款并未大量转成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而证券分析师更是将刚刚过去的“钱荒”归因于财政存款的投放低于预期。
2013年12月23日,Shibor(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全线上行,7天期和14天期利率大涨超100个基点,均超8%,创下年内次新高,仅次于6月的钱荒。
“说到底,还是年末突击花钱被极大地抑制了,去年政府花掉的钱少了,钱荒就是个很好的证明,遏制突击花钱的力度可能都超出了一些宏观调控部门的预期。”上述高管称。
谁拉住了缰绳?
事实上,财政支出早已出现放缓态势。2013年前11个月财政支出增速仅为9.3%,不仅低于去年年初财政预算设定的10%支出增长目标,更大大低于往年,2011年财政支出增速为21.2%,2012年为15.1%。
对于财政支出增速放缓的原因,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是受政府反腐和节俭政策影响。社科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则更明确地表示,是“八项规定”在起作用。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纪委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作为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
在过去的一年,中央“三令五申”,整治公款相互送礼宴请,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严禁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并要求政府系统“过紧日子”,措施包括压缩“三公经费”,不得新建楼堂馆所等,从而压缩行政支出。
临近岁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强调坚决制止各种乱花钱和突击花钱行为,严禁用公款购买烟酒礼品,严禁以各种名义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等一系列要求。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楼继伟在总结2013年财政工作进展时表示:“坚持不扩大财政赤字。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
“近年来中央对预算执行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今年八项规定落实力度大,乱花钱的现象应该是越来越少的。”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称。官方统计,去年前三季度财政存款高达1.46万亿元,是上一年同期的2.5倍,而且,这一趋势在去年10月、11月仍在继续。
改革预算体制
在杨志勇看来,突击花钱症结的根源在于预算管理体制。
杨志勇认为,体制性因素造成去年三、四季度支出规模较大,主要是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使一些资金延后到三、四季度甚至12月份支出。
“中国的预算太晚,像中央的预算,一直要到每年的3月上旬才开全国人民代表会议,而且开会的时间很短,预算会议本身开得就很晚,一年12个月,其实已经过了两个月,第三个月才讨论预算通过问题,而且实际上拿到的预算文本,可能已经在3月底、4月初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表示。
据顾海兵介绍,美国则不同,美国的预算编制是提前18个月就开始,白宫里专门有个预算管理办公室,有600多人的队伍,而且基本上白宫预算管理整个过程有9个月。
显然,我国年度预算的“年度性”是突击花钱的一大动因。中央机构的二级预算单位的一位人士坦言,当面临花不完的预算被收回,甚至可能波及下年度预算总额的前景时,突击花钱就无法避免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解释说,改革将把年度预算的控制重点从“收支平衡”转向“支出预算”,而为了保证这一点不造成赤字扩大,就必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过去的预算控制是“按计划收,按计划花,当年内必须平衡”,而改革后的预算控制将着重在“花多少、怎么花”上,平衡将不仅仅在一年内,而是在3年、5年甚至更长期中实现。
在受访的财税专家看来,按照这一思路进行预算体制改革,将会降低各部门在年底把钱突击花完的压力和动力,如能辅以更加严密和有效的预算支出监管,将会有效解决突击花钱这一顽疾。
(责任编辑: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