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一笔业务数亿甚至数十亿,涉及业务标的包括飞机、汽车、船舶等大买卖,这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他们的银行血统让普通租赁公司望尘莫及。
5年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加入融资租赁行业,此后业务突飞猛进,促使整个行业资产规模向两万亿级奔去,仅次于美国成为老二。其中,受银监会监管的20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向一万亿狂奔而去,成为租赁行业的引领者。
这种影子银行的规模呈现暴增式发展,20家金融租赁公司5年资产规模暴增了28倍,然而风险苗头若隐若现,系统性的风控问题日益尖锐地摆在面前。
万亿级新战场
不断签订新的大订单,不断地融资做业务,这是金融租赁公司高管们忙碌的工作写照。
近日,国银租赁启动了与一汽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3.5亿元的商用车合作项目,这项整体合同金额涉及20亿元。此前,他们刚刚敲定与中国泰丰租赁一笔4.22亿元的融资租赁合约。5月27日,农银租赁为新疆宜化化工旗下子公司提供租赁融资6亿元;5月19日,工银租赁已迎来第100架大飞机的融资租赁交付……
所谓融资租赁,即产品的所有权在租赁公司,企业通过租赁的形式按不同时间段付款租用。“想要贷款,不必死磕银行。”从这句带着煽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融资租赁是针对企业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也是一种变相盘活资产、拓宽现金流的方式。
国银租赁董事长王翀表示,公司不仅在探索中小微企业设备租赁业务模式,“未来还将继续发掘其他领域。”国银租赁是国开行控股的租赁公司,这些来自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除了高调揽到大企业如飞机、船舶、大型机械、高速公路等融资业务,又发起了对中小企业的进攻。
按资金来源,融资租赁公司分为外资、内资以及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截至一季度,融资租赁公司共有628家,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共20家,其中银行系10家。这10家的大股东包括了五大行、民生、招行、国开行、兴业、光大。5月28日,华夏银行旗下的华夏租赁开业。对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母行控股比例一般高达70%-90%。
在这些租赁公司当中,资产规模排名前10的绝大部分来自银行。目前破千亿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有3家,工银租赁、民生租赁和国银租赁,其中国银租赁以1340.34亿成为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
一季度末,20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已达8443.38亿元,与2008年初不足300亿元相比,5年间狂增了28倍。“这其中主要是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资产,他们已经超过7000亿,占整个租赁行业三分之一还要多,如今就要奔向万亿级了,说银行系独大不为过,租赁行业也是拼爹……”深圳某融资租赁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称,银行系优势不可比。
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认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优势明显,一是资金来源相对宽裕,“虽然不能直接从母行贷款,但是可以从其他银行贷款,再从它的银行贷给其他银行租赁公司,可以相互换手,实际上这是一种变通的办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他认为第二个优势是客户来源,银行有庞大的贷款客户群,“银行给不了贷款,往往为了维护客户,把客户给融资租赁公司。”
融资租赁行业的目标是赶超美国,杨海田预计两年多时间里就可以达到。目前美国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约为3万多亿元人民币,我国的租赁业30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90%,以目前近两万亿元的规模成为“第一”指日可待。
高速路上的风险
在金融租赁这列高速前行的列车上,银行们享受着“第二职业”带来不菲的收入,但是也在苦恼其永远无法满足的资本渴求以及风控管理。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仅用5年时间,净利润便高达数亿甚至十几亿,2012年,国银租赁、民生租赁、工银租赁、华融租赁分别以12.24亿元、12.21亿元、11.66亿元和10.06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没有哪个行业像它们那样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大额资本。目前,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的资本金,项目资金则多数来自银行短期贷款,占比高达80%以上,利率成本在7%上下。上述深圳某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人员表示,必需要从行业入手,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否则快速发展之后资本不足,很多公司就要闲着不能干活了。
目前银监会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经营杠杆上限为12.5倍,到一季度末,金融租赁公司经营杠杆均已超上限,急而补充资本金。
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曾表示,目前中长期业务居多的模式也存在流动性风险,需要考虑中长期的资金来源问题。
疯狂融资做大的同时,各种风险已若隐若现,“不看谁活得好,看谁活得久。”这是交银租赁总经理陈敏的感受。王翀则认为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避免业务过度竞争带来的风险。
除了流动性的风险,经济周期系统性的风险正在该行业中暴露,今年年初,华融金融租赁起诉海航系大新华物流等6家公司,6亿融资租赁合同惹纠纷;去年庞大集团爆发汽车融资租赁与个人消费者对峙,而公司坏账核销激增19倍;工程机械租赁业务自去年以来逾期还款不断增加;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融资,将已破旧的旧设备“包装”进行超额融资,“有时承租人人去楼空,连人都找不到。”上述深圳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人员懊恼地说。5月12日,工银租赁首只金融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未能如期发行,银监会暂缓此业务。银行系金融租赁拼命做大的风险或已引起警觉。
实际上,这些金融租赁公司已变相地“绑架”了银行,由于融资绝大部分来自银行,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将把银行拖入,万亿规模风险已悬在头顶,建立系统性的风险防范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