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式”私募的骗局仍未完结。
本报此前报道(详见5月30日《PE骗局蔓延京蓉》),以蓝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蓝鼎投资)和其背后所投资的内蒙古镶黄旗兴源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兴源矿业)为例,“传销式”伪私募的影响已扩散至北京、成都等地。同时,高回报、短周期、低门槛的诱惑,令许多投资者深陷其中。
目前蓝鼎投资活动仍在持续。6月4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蓝鼎投资客户经理马晓兵电话,对方表示仍可投资,最低额度为5万,6月1日起年化分红已由44%调整为33%。
“肯定没问题,公司有四五十口(油气)井,我们从11年就在做了,现在北京还有20多个人投资,每单都在400万以上。”马晓兵说。“区别只是挣得多或少,11年投资的人都翻三番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传销与非法集资的较大区别是,这类“传销式”私募均有所谓“实体产业”作为支撑。但这类“实体产业”均与实际宣称投资的规模有较大差距,其存在意义仅或为了将“伪私募”骗局延续下去。
与此同时,该类“伪私募”常以多地活动、会议包装等手段营造声势,便于其持续进行涉嫌非法集资的活动。
骗局不休
在此前报道中,以兴源矿业开发油井的名义涉嫌非法募集公众投资,而后又变换形式,通过设立“成都蓝鼎股权投资基金”进行再募资。而兴源矿业法定代表人耿燕杰背后有一操纵人,名为范玉强。记者调查发现,蓝鼎投资和兴源矿业骗局中的更多下线也已浮出水面。
据了解,部分北京地区的投资者通过一位名叫“周星宇”的中介人士的介绍参与投资。而记者从一位兴源矿业投资者处获悉,周星宇或还有其他身份。
“他是兴源矿业在北京融资的头儿,好多受害者是通过他进来的,一个69岁退休教授就是通过周投了50万进去。”该投资者表示,“他相当于兴源矿业北京办事处的人,还是北京慈善协会会长。”
然而,在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中并未能检索到该人士所说的“北京慈善协会”。媒体曾公开报道,一家名为“星宇基金慈善捐助协会”的组织曾举办关爱汶川、玉树儿童活动,并曾向北京某艺术学校捐款50万元,而该协会会长姓名亦为“周星宇”。
“没错,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方法造势骗钱。”前述投资者看到此报道时向记者强调,“他们在北京的办事处设在昌平,办公室还被投资者围堵过。”
但记者检索“星宇”和“星宇基金慈善捐助协会”,未能找到其注册信息。
“周星宇和耿燕杰都在范玉强领导下,因为范在济南的时候就想弄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一位接近兴源矿业人士透露,“他们还有一个下线叫武则训,而范玉强目前不知去向,他之前用的是********,估计现在不敢出来,因为许多人都要找他要钱。”
随后,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通了兴源矿业法定代表人耿燕杰的手机号码,耿在电话里表示,“现在正在做心脏搭桥手术,不方便长时间接电话。”
“听他说做手术已经几个月了,现在还在做什么手术?保外就医是他们管用的手段,完全是拖时间。”一位投资者质疑称,“奇怪的是给镶黄旗政府打电话,他们领导也这样说。”
一位接近兴源矿业人士确认,兴源矿业生产活动已近中止。“他们公司的人都不干了,跟耿干的人都回家了,拖欠员工工资好长时间。”该人士指出。记者随后致电镶黄旗政府办公室了解情况,但对方始终无人接听。
不过据一位兴源矿业的投资者透露,他与镶黄旗镇长宝可夫取得过联系。“他就和我们说公安部门已经介入,随后就把电话挂了。”
“实业”伪装
在蓝鼎投资和兴源矿业事件中,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其所声称的投资标的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镶黄旗新宝拉格镇70.62平方公里油气田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真实存在的资源。
蓝鼎投资-兴源矿业的投资推介书中,多张有关油气田现场的照片资料似乎“佐证”着项目真实性,而据兴源矿业的一位投资者所称,油气田的确真实存在,只是其中却另有隐情。
“范玉强用济南一家叫易宏国际实业(000159)公司作为投资方,和一个叫尹江的人合作注册了兴源矿业公司,才有了后来的事。”一位接近兴源矿业的投资者透露,“但他们11年就闹翻且打了官司,现场也没钻井且也没法钻井,他们对外说的70平方公里的面积也是骗人的。”
这意味着,蓝鼎投资所声称其投资方拥有产权的矿区,不但表述不实,且或存法律纠纷。而记者亦发现,此前也有其他疑似“伪私募”曾参与兴源矿业的油田投资,如华隆天宇(天津)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
除投向外,投资形式也是其涉嫌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关键。
据记者获得的蓝鼎投资与兴源矿业的一份合作开发意向协议书显示,兴源矿业一期投资中,每口井的投资为400万元人民币,共8口井,投资总计达3200万元。
按新《基金法》规定的三种私募基金类型,无论是契约型、有限合伙型还是公司型,其投资人数上限均须在200人以内,其中合伙型基金投资者数量更不得超过50人上限,而除《基金法》外,《公司法》与《合伙企业法》也有相应人数限制规定。
但蓝鼎投资对外宣传称,其投资起点仅为5万元,年化分红更高达33%。换而言之,仅蓝鼎投资对兴源矿业一期投资者人数最高就可超600人,显然超出了私募基金法律范围。
同时,私募产品在推介时需向有风险识别能力的特定人群私下宣传,但蓝鼎投资和兴源矿业广泛散播投资信息,其投资者多属于风险识别能力较差的普通人群,这显然也与法律意义上的私募基金相悖。
截至记者截稿前,与兴源矿业有关的投资者仍在寻找着耿燕杰和范玉强的下落,而其投资款额亦无从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