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互联网 >> 浏览文章

揭秘APP幕后“刷量”产业链开发者饮鸩止渴(3)

2012-3-18 11:37:15中国经营报 【字体:

焦点三:融资困境难破解

姜浩天:移动应用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是个全新的机会,总体处于初期阶段,有很多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扩展和挖掘,有很多人看到机会投入进来。但是整个市场资本和创业者在心态和做事上都有些浮躁。有些创业者过于盯资本的方向,投资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做什么,或者有谁做什么拿到钱了,就跟风。这种逻辑,容易造成一哄而上,2011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没有特别大的亮点也缘于此。

亮点产品大多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比如微信。

要跟传统互联网巨头竞争非常难,但是能够做好产品给用户提供足够大的价值还是很有可为的,我对大的前景乐观。2012用户的普及,意味着整个用户市场至少翻一倍,足够大的用户量给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优秀的公司一定能抓住这个机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轻型游戏,跟生活实用性相结合的产品,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整个产业链的完备有更深入的商业模式出现,机会并没消失,反而越来越大,创业者没必要人云亦云,猜测VC做事。不管有无VC来找,你都是一家有价值的公司,创业还需回归本质而不是为了什么而去创业。

李宏伟:移动互联网融资,在2012年还是重点方向,因为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渗透较高的情况下,机会还是有。从投资角度来说,早期做应用已经有一堆拿到了投资,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的竞争,单一的应用已经很难拿到融资,如果现在拿到融资需要有自己的特点,模式上、用户上都要有特点,才会比较容易。热度会淡下来,融资考察程度提高,估值会更合理,要看每个创业公司所处的阶段。

去年有很多空间可以定位,今年突破口会更难找,下半年会有一批死掉。如果要继续在这个领域坚持,把精力放在产品上,不要只砸钱刷排名、做广告,精细化竞争阶段要把仅有的资源放在重要的地方。下一轮的融资时间会久一些,估值也不会翻几倍,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再在融资上耗的太久。下半年我看好付费应用,更接近现金流的产品。

欧阳 :2012年是跨越鸿沟的一年,创业者需要抵抗寒冬。这年头除了真正拔尖的项目拿到投资之外,其他的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等到这个行业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之后,行业利润率足够高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赚到钱。我认为2012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很重要的一年,2011年融资的企业都得到很大的壮大,但是他们设计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得到验证,能不能坚持下去度过鸿沟,今年会看到部分结果,如果现金流、人才等有问题,死掉是必然的,明年将会部分退潮,整个行业也会回归到更加理性的一面。

王宇翔: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二月份,资本市场变冷,原来拿到钱的也没拿到多少钱,几百万风投花完,到现在盈利模式还在茫然中。早期刷排名,有一点钱就去砸市场的,到这时候就无法支撑了,真正好的应用在这个阶段才会慢慢浮现出来。如果做的不好,产品方向调整,缩减市场投入费用,要抱着被子过寒冬,省一点。去年国内市场太好,一个简单的idea也可能拿到钱,这种环境下,市场一定有泡沫。投资商都知道有泡沫,就看谁去拍碎。当资本尚好的时候,资金会带动市场,而当没有资本支撑时就会露出本来的面目。

“刷量”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鑫(化名)是一名移动应用开发者。

经过辛辛苦苦几个月的研发和重重审核后,他的产品终于可以上线了。然而,王鑫却发现:一夜之间涌现了整屏的差评。他检查了好几遍程序,同时也发动了很多人集体测试,并没找到严重的Bug(漏洞)。郁闷之余,他去关注排名较高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却发现:虽然问题如云,但仍好评如潮。

这是王鑫的真实遭遇。再好的生态链,也无法规避规则的破坏者。如今,水军的势力也开始瞄准了火热的App Store,他们往往通过刷五星、刷一星、打广告等各种定制化服务,在不良开发者制造出的不良竞争中获利。新生的移动应用产业链上的这些不诚信行为,在“3·15”背景下更加引人关注。

“劣币驱逐良币”

“今天居然有人威胁我们,要将‘口袋体检’刷爆,迫使苹果将其下线。” 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瓦力科技”)CEO刘泱近期在微博上如是爆料。瓦力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景岩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刷量分两种,一种是开发者自己为了提高排名雇佣水军刷下载量,另外一种就是恶性竞争。后一种情况又分为“捧杀”和“棒杀”,所谓“捧杀”是帮竞争对手刷下载量和评论,让苹果发现异常后将其产品下架,“棒杀”则是给竞争对手刷恶评,产生坏口碑从而影响用户下载。王鑫遭遇的正是“棒杀”的情况。

“2万元刷3万次,当天就可以让应用排名进入前100名。”一位水军组织者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目前刷量的“行情”是: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单个应用的起刷为1万次,单价为0.7元/次,若想同时获得高评分以及好评价,则需要另加0.5元。另外,除了按照下载量收费外,有些公司还提供排行榜单日、包周、包月服务。此类收费价格浮动较大,热门分类排行榜的包月最高价格可达30万元,冷门排行榜则只要5万元。

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上述以网络水军为主的刷量产业链的诞生。不断涌现的刷排名服务商,也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垃圾应用在苹果平台上被误导的用户下载。这里还不乏一些收费的应用,实际上这已经构成了对用户的间接欺诈。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于用户的体验势必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开发者而言,危害的将是整个应用开发的生态环境。

“现在中国区App Store刷榜、刷评论甚至给竞争对手刷差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团队急于曝光,就开始以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发展。我们正常推广获取一个用户成本是1.2美元,刷榜的话则便宜10倍,既可以获得高排名又省钱,最终市场‘劣币驱逐良币’,靠品质和正常营销的开发者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触控科技总经理陈昊芝如是说。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