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产经新闻 >> 互联网 >> 浏览文章

产品经理大佬的那些事周鸿祎的微创新 陈一舟会挑刺儿

2012-8-2 6:35:18环球企业家 【字体:

思考一个问题:产品是不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工具?汽车和飞机改变了时间和距离,影像和存储改变了视觉和记忆,互联网和手机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产品是一种思考、一项工艺,就像我们过去提起9级木匠时带有的崇敬和向往,这仍然是我们今天对待产品经理的态度。世界上不存在蓝海,只有当产品做到尽善尽美,这片蓝海才会跃然纸上。

当乔布斯推出iPod和iPhone时,MP3播放器和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但我们仍然惊喜地将之称为“发明”。为什么?这就是将产品做到极致、改变产品体验的魅力。我们期待在中国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像乔布斯一样的产品经理、产品发明者。

不过遗憾的是,在我们寻找中国这100位优秀产品经理时,在我们观察每一个产品品类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国外的原型,比如改变人与人交往的SNS有Facebook,比如改变阅读体验的Flipboard等等。

自然而然会反思,中国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我们为何追赶得如此辛苦?或许应该问,我们是否容许产品的失败?胜者为王败者寇,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不愿意做少数派,而创新往往来自少数派。我们习惯于高举高打,然后迅速泯灭。

国外有很多讲产品体验的书,其中一本《别让我思考》(Don’tletmethink)颇为引人关注。从人类的行为模式来分析,人们本性上更关注的是结果、目标,而不是复杂、困惑、不确定、费力思考的过程。如果有一个非常简单、明确的过程,让你达到目标,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不要让我思考”不是真的不思考,而是我们尽可能地把思考力集中于达成目标的关键点,而不是所有点。这个关键点可能很微小,就是这个道理。

阿北:让产品自己说明自己

产品经理大佬的那些事周鸿祎的微创新 陈一舟会挑刺儿

阿北是杨勃在豆瓣上的网名,豆瓣员工都这么叫他。阿北个性内敛,不苟言笑。本刊记者到达豆瓣办公室的时候,阿北正在外面溜达,当时是上午10点多,上班时间。回来一见到我们,便立刻切入正题,严肃着一张脸等我们提问。

为了活跃气氛,我跟阿北玩了个游戏,让他在自己脑门中心画一个大大的Q字。阿北犹豫了两秒,说,“你是想看我的Q是正着画的还是反着画的,以此来断定我的潜意识是不是以他人为出发点,对吗?”我说:“你真没意思。”他笑了:“因为我是产品经理啊。产品经理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必须经常站在一个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的角度想问题。”

7年前,阿北在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编写豆瓣的最初程序,当时这位产品经理想着是做一款继搜索之后的伟大互联网产品,而这个颠覆性产品就是,以“兴趣和发现”为逻辑建立人与物与人的联系。阿北认为,这是块巨大的市场。“搜索是需要键入关键词的,可是如果一个好东西是新出来的,没有听说过该产品的用户又该如何发现它呢?这就必须建立人与物的联系。”

阿北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和逻辑的定位,但是他也感叹过程的艰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对容易,产品架构和形态相对统一,而物品则存在多样性,这就加剧了建立人与物联系的复杂程度,需要多样化的产品形态。7年来,豆瓣一直按照人与物的逻辑做渐变式的进化,从最初的豆瓣音乐、豆瓣图书、豆瓣电影扩展到社区的泛兴趣,再通过移动终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一过程中,豆瓣创造了很多亮点。虽然在商业利益上,豆瓣并无一飞冲天、迅速上规模的迹象,一年的营收是否过亿元,也都是个谜。阿北只说,“今年有的月份盈利,有的月份亏钱。”但是互联网圈子里的人提及豆瓣,都会说:“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因为豆瓣的模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豆瓣改变了国人发现事物的方式:豆瓣FM改变了人们听歌的方式,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找到你可能喜欢的歌,然后一一播放给你听;豆瓣图书让人们会去一个根本不提供售书服务的网站上看评论、下单。

豆瓣也是最早从事社会化商务的第三方网站,现在它仍是亚马逊、当当等电商网站的重要外部流量导入者。兴趣图谱也是源于豆瓣,它甚至早于Facebook推出“Like”即喜欢分享的功能按钮。豆瓣是国内少见的没有抄袭或模仿国外互联网产品的企业,所以阿北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环球企业家》:“我们没有直接竞争对手。”这就是豆瓣之于中国及中国互联网界最大的价值。

技术解决需求

“我们曾经找过豆瓣合作,说我们有渠道,可以帮助他们推广。”一位互联网公司人士这样告诉《环球企业家》,“豆瓣的回答是,每一个使用过我们服务的用户都是我们的渠道。”它“牛”到不需要任何推广。

阿北的信条很简单:好产品是能够说明自己的。产品只有在同质化的情况下,才需要借助外力去推广。经过长期的积累,豆瓣目前有注册用户6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豆瓣存在大量的非注册用户的访问),2012年将会超过1亿。在以用户数和流量为判断标准的排名中,豆瓣在中国是前20强,在全球是前100强。所以当阿北听到记者问豆瓣为什么做不大时,他很诧异,“豆瓣小吗?”他反问的理由便是基于这些数字。

豆瓣和用户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关于豆瓣的清新文艺范儿,阿北笑称是用户的功劳,因为内容都是由用户自己生成的。他自己认为,豆瓣公司本身是一个技术类的公司,不具备文艺范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豆瓣用户的高粘性也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

豆瓣有一个强大的算法团队(外界称之为数据挖掘),它的作用就是在众多的数据中挖掘出用户的需求,并做出正确的推荐。最初的豆瓣猜等数据挖掘工具,也是阿北本人做的。此后,豆瓣加入了第二条线—人与人的关系,用以兴趣为核心的人际关系来补充“发现”。现在,豆瓣在通过豆瓣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补充算法做不到的事情。“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挖掘出用户自己都还不知道的需求。这就好像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一样,我们要知道隐藏在他们表达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挖掘出需求之后,则是如何用技术满足这些需求。在豆瓣250人的团队中,2/3的人是做技术和产品设计的。这是一群有着激情的工程师团队,他们会在每月一次的“HappyDay”中竞赛编程。现在有着超过800万用户的豆瓣FM,最初也是个工程师产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