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非常糟糕,只有47.8,创下9个月以来的新低,而7月份终值是49.3,8月份相比7月份而言,制造业的情况是明显恶化。中国官方的制造业PMI指数会随后发布,估计很有可能跌破50的“分界线”。从上市银行公布的半年报看,制造业的坏账比例明显上升。
毫无疑问,中国的制造业处境非常令人忧虑。制造业是中国重要的雇佣部门,大量农村劳动力被“培训”为熟练的产业工人,它是重要的就业机会提供者。但是,它也是一个“夹心层”部门:它不仅要感知上游生产要素(如资本品)、劳动力价格等等变化,也要承受最终需求方的压力。
这次打压汇丰制造业PMI最严重的部分来自海外需求的萎缩,汇丰提供的新订单指数只有46.6,是八个月以来的新低。而国内的需求则比较平稳。从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重产能过剩”。
劳动力价格的持续飙升对中国制造业压力很大,这意味着制造业利润变得非常狭窄。在需求不振前提下,制造业是不敢提高价格的。除非它自动削减产能,中国很多耐克加工厂似乎正在试探这条道路。或者,制造业企业主将厂房变卖出去,离开实业,去做花哨的投资。
制造业“夹心层”的特征是:它完全是被实体经济需求决定的。它不像上游的石油,可以有一部分资本的“炒作需求”;或者如房地产,可以有流动性扩张下的“保值需求”,它完全是真实的供需曲线。这里面的经济含义非常深刻:每一次央行主导的流动性扩张,每一次银行体系受令的信贷扩张,它可以刺激石油价格、可以刺激房地产价格、可以刺激黄金价格、可以刺激农产品价格、可以抬高劳动力的市场名义价格,但也许很难刺激制造产品价格。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种悲哀的景象:每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或者大规模的基建投入,“受惠”最多的能源价格、资本品价格、劳动力价格,而不是制造业价格。相反,这些刺激造成的“受惠”不均反而意味着制造业在“动态中”被打击了。经济增长带来劳动力价格增长但不带来劳动力岗位的有力增长。劳动力进入一个名义工资较高,但就业机会较小的尴尬境地。
所以,我们非常反对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提出的“政府必须加强刺激、提升基础设施投资”这样愚昧药方,政府这样做,只会导致制造业在动态中更弱势。相反,只有顺应经济周期之鞭,让它的力量来理顺各产业之间的真实比价关系,才是最好的做法。在不进行刺激的情况下,让制造业衰退的力量传递到石油,那么石油将会跌价;让制造业衰退的力量传递到劳动力市场,那么劳动力名义价格会下降,从而构筑成新的平衡。
这个过程会有一些调整的伤害,这就需要政府来做一些“减缓伤害”工作,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来维护制造业在“经济周期之鞭”调整的“可接受利润率”,税收减少和赤字上升是一个有力的提醒,它遏制了政府部门的扩张和挥霍。总之,汇丰PMI告诉我们的真实结论是:政府需要减税和提高经济自由,而不是投资刺激。中国既定的投资安排已经足够,不需要增加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