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做加法,就是要争取让每一笔投资都盈利,而且要持续稳定地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盈利。唯其如此,投资家才会实现“滚雪球”的目标,将资产越滚越大,而不是相反。对他们而言,100万元的资产,能稳定地增长到110万,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他们可以期待下一次变成120万,然后是130万,140万……
普通投资者不然,他们喜欢做乘法。100万变成110万,吸引力太小。他们希望的是100万变成200万,然后变成400万,再然后继续倍增。虽然心怀远大理想,现实却常常给他们响亮的耳光。做加法如果不成,充其量做一下减法,损失不会太大。而做乘法呢?失败之后往往是除法。100万增值到200万看起来很诱人,但下一次如果亏损60%,则资产将变得只有80万。要再回到200万,需要增值1.25倍。遗憾的是,当一次乘法变成除法后,很多人往往被打趴下,再也爬不起来。
有的人历经惨败之后,也向往能做加法。不过,他们想不通,如果不冒一定的风险,何以取得高收益呢?投资家又怎么可能将看起来模糊的东西变得确定呢?
这是需要功力的。我们看一下巴菲特50年前的一笔投资。1958年,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的股价18美元,而它的账面价值是72美元。巴菲特对它动心了。在接下去讲故事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个数字的对比:股票价格只有账面价值的四分之一!如果以18美元的价格买进,将公司清算,可以获得的收益将高达300%!当面对这个数字的时候,请问它的不确定性在哪里呢?(事实上,不确定性是存在的,你能发现吗?)
即便如此,巴菲特仍花了大量时间来进行调研,在确定风险不大之后,投入了100万美元,甚至控制了公司董事会。随后,他引入管理者对公司进行整合,逐渐实现了盈亏平衡。三年后,他开始公开拍卖公司股权。那时候,他估计公司价值在每股50美元以上。这笔投资,让他能获得超过200%的利润。
不确定性此时出现了。镇上的居民担心新投资者会将公司清算,转而反对巴菲特的出售计划。最终,居民们筹资买下了他的股份,保留了公司。巴菲特变现之后,收益超过了200万美元。
这就是投资家的思路:当他买进的时候,他已经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远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买进,会有多大的风险呢?未来要考虑的只是盈利多少而已。
有人说,50年前的信息不畅,很多公司价值可能被严重低估,而今,信息渠道日益发达,投资人眼睛充血般盯着每一个投资机会,因此,低估值的公司很难找到。其实不然。时代可以变迁,人性却是永恒的。面对确定的机会,很多人往往无动于衷、习以为常,这正是懒惰所带来的路径依赖。比如,2006年下半年,国内上市公司岁宝热电仅持有民生银行股票的价值就在每股10元以上,而其交易价格却长时间在8元以下。市场麻木了,甚至于2006年底公司宣布要减持部分股份的时候,股价表现仍很疲软。随着银行股上涨和公司出售的实现,市场才渐渐认识到它的价值,2007年5月,它的股价竟然冲过了80元!
回顾一下,岁宝热电半年多前在7~8元的股价,风险有多大呢?市场的理解是:类似公司也有一些,但股价表现都很一般,而投资家的逻辑是:国内市场正处于牛市时期,银行股如果涨一倍,它的股价就在打四折交易,买它分红的收益就等于买银行股分红的2.5倍。实际上呢,其后半年多,民生银行的股价确实涨了一倍多,而岁宝热电的股价涨了10倍。
这样的机会,在任何市场、任何时机都是存在的。普通投资人缺乏的,是发现它的眼睛、是分析它的头脑。尤其市场火热的时候,他们对低估值的品种往往不屑一顾;当市场冷清的时候,对低估值的品种却期望更低。投资家则往往不考虑市场气氛,而只是从中挖掘适合自己的品种,只要有确定的收益,就愿意去投资,以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变化而已。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暗箱子是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和机遇并存。但在投资家眼里,暗箱子可以变得透明,他可以清楚看到箱子里的黑球和白球,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和收益计划去衡量投资的意义。
如何才能“弃暗投明”?投资家要做的,是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寻找答案,将自己的疑惑化解。比如,前述投资,巴菲特就曾列了19个问题去调研,在了解了全部可能性后,才决定去投资。显然,列举出可能的问题,是需要一些水平的,而很多人欠缺的,恰恰是这种水平。
对投资家而言,什么问题是应该关注的呢?无非是这样三点:
其一,公司的真实价值是多少?能不能另辟蹊径找到对公司估值的更准确的方法呢?
其二,当前的交易价格是否足够安全?如果最坏的情况出现,会不会形成亏损?
其三,如果理性预期未来,别人会愿意以什么价格来接手它呢?
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分析的过程却会很复杂。第一个涉及到估值方法问题。市场流行的市盈率、市净率、PEG等各种估值方法都大行其道,哪种更合理、更能为大众所接受,都是未知的。第二个涉及到对未来各种可能性进行预演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和社会经验,很难穷尽各种可能性。这也是年轻的基金经理业绩往往不佳的原因。第三个涉及到投资者行为研究的问题,你需要想到未来什么人会来接手,他接手的价格基础是什么,毕竟,每一个投资人都以为自己天才般聪明,是无法忽悠他的。
普通投资者关注的东西可能远超过投资家。中国的一些小股民,每天要看报纸看电视,了解世界政经和中国大事,还要关心欧美和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似乎每一个数字都决定着自己的盈亏。他们还要看股评,参加报告会,沙龙啥的,了解其他股民的想法。当然,他们还要了解公司报表、打探小道消息,甚至还参加个股东大会啥的。如此忙活,累归累,就是不赚钱!
所以,要想在股市中生存,实在需要化繁为简,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几个主要的问题上,寻找破解之道,消除投资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去平稳地赚预期中的钱,实现做加法的目标。
(作者为职业投资者、经济学博士)